●“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交到品行端正、積極陽光的朋友,一旦發現孩子跟朋友只一味消磨時間、長時間談吃喝玩樂,家長們恨不能第一時間“熔斷”這份“毒友誼”,往往也容易激化親子矛盾。
借口一起學習實則凈扯閑白
初二學生小白跟班里最要好的閨蜜曉晴住在相鄰的小區,兩個人經常相約一起學習,兩家的家長也很支持兩個女孩子共同進步。但從這學期開始,小白的媽媽發現女兒的成績下滑得很厲害,已經退到班里的中下游水平,而曉晴的成績也沒好到哪里去。原本可以兩個小時完成的作業,經常寫到晚上十一點多。
上周末,曉晴照常到家里跟小白一起學習,兩個孩子在屋里關了一個多小時。小白媽媽借著送水果進屋里一看,發現桌上攤著作業,但倆孩子根本沒寫幾行,還慌張地把手機塞進書包。原來孩子們一直都在手機上瀏覽網紅禮物,打算給最近過生日的同學送個驚喜。等曉晴回家后,小白媽媽追問女兒才知道,兩個女孩在一起真正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多時候都是聊閑白,哪家的奶茶好喝、哪款網游最好玩什么的。明白了孩子學習退步的真正原因,小白媽媽果斷讓女兒跟曉晴減少來往,女兒當然不會同意,認為媽媽干涉了她交朋友的自由,母女倆從吵架到冷戰,別扭了好多天。
引導孩子關注交友的收獲
天津市第一百中學心理中心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李雪云老師表示,家長應該全面地看待孩子交朋友的事情,交到的朋友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成長的提升,也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而有負面影響的朋友就是家長眼中的“毒友誼”。家長無論是對哪個年齡段的孩子交朋友橫加干涉,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情緒。因此家長的態度應該是溫和而堅定的,不要直接否定孩子的選擇,而是先要讓孩子明白交朋友帶來真正快樂的層次:一起玩游戲、談天說地的快樂是淺表性的,能學到積極的品質,大家一起取得進步的快樂才會更打動人心。因此在跟孩子溝通交友話題前,家長要事先關注孩子跟什么樣的人交往,對孩子的朋友有一個了解,然后再詢問孩子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朋友,以及收獲到了什么。在層層鋪墊后,家長可以適時加入對孩子交往行為的引導,特別是對青春期的孩子,不能總是強調孩子的不成熟想法,多多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探討,給孩子有尊嚴的、發聲的機會。
李老師建議,對年齡尚小的孩子,家長要做交友的表率,同時教給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有些社會交往技能是必須“教給”的,如怎樣參與到別人的游戲活動中去,怎樣對同伴的友善行為作出回報,怎樣與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樣給予同伴關心、幫助和同情,在這些時候應該說什么話,做出什么樣的表情和動作,經常向孩子講述這些,比單純讓孩子模仿別人效果要好得多。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識別朋友,哪些朋友可交,哪類朋友不可交,真正讓孩子掌握選擇朋友的方法和知識。
文賈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