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甘州民事直說“小切口”破解鄉村治理“大難題”
2023-06-22 12:53: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1
聽新聞


圖為航拍鏡頭下的張掖市甘州區甘浚鎮速展村。甘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甘肅新聞6月22日電 (李旭)青瓦白墻的仿古民居民宿、小橋流水蜿蜒迂回、涼亭長廊精致有序,湛藍的天空飛鳥掠過,曠野的清香撲鼻而來……走進張掖市甘州區甘浚鎮速展村,一派江南水鄉風光映入眼簾。

速展村,是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還擁有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等十幾項榮譽。

速展村黨支部書記王鑫說:“取得這么多榮譽,秘密在于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


(相關資料圖)

多年來,速展村始終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理念,在總結鄉村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民事直說”工作法,通過“說、議、辦、督、評”五個環節,共同商議村里事、鄰里事和家里事,用民事直說“小切口”破解了鄉村治理這個“大難題”。

共議,村容村貌換新顏

速展村現在雖是鄉村振興示范村,可幾年前還是別人眼中的“爛桿村”,老舊房屋多,基礎設施破、產業弱。

2018年,為推進鄉村振興,速展村搶抓實施張肅公路棚戶區改造項目這個好機會,村民圍繞“拆舊建新”開始議事。

“新房子建在哪里?”“新房子修成什么風格”“有些房子是近幾年才建的,花了不少錢,拆了太可惜?”……

“建在宅基地上,距公路近”“房屋設計應以‘江南水鄉’風格為基調,這樣與‘塞上江南’美譽匹配了”“要算長遠賬,拆舊建新可以改善人居環境,好處多。”

你一言、我一語,講道理、化心結,村民們共同商討“拆舊建新”村里的大事情,“拆不拆”“怎么建”這個心里的大疙瘩漸漸解開。通過共同努力,完成了137院房屋征地拆遷,建成了占地147畝的速展村特色街區。

如今,拆遷的村民全部住上新房子,享受完善的配套服務,公共景觀與美麗庭院相得益彰,不少村民還發展起了民宿經濟。

共治,產業興旺百姓富

隨著疫情好轉,來往丹霞游客多起來,如何借勢發展旅游,把游客留到村里、促進消費成為最棘手難題。

新建的群眾議事亭、鄰里小院熱鬧起來。村黨支部邀請鎮黨委政府、旅游公司和村民代表共治共議。

“修建露營基地,接待更多游客”“裝修街區空置房屋,讓游客有處住”“有了民宿和餐飲還不夠,想留住人,還得搞些新花樣”“發放政府消費券促進消費”……務實有效的金點子成了留住游客、促進消費的金鑰匙,棘手難題迎刃而解。

共享,協同發展共振興

產業發展有了進步,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實現產業集群?

速展村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聯合沿線三關村、甘浚村、小泉村、祁連村組成立速展中心村黨委,采取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共創的模式,推動產業發展由單一分散向集群聚合化轉變,開啟了黨建富民、集體增收、群眾共富新征程。

有了新思路新想法,中心村黨委每季度召開1次聯席會議,5個村黨組織書記輪值主持,議發展、話民生,聚力解決問題。“中心村黨委所有委員聚在一起,圍繞發展民宿經濟進行商議,提建議、聊方案,做成了以前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甘浚鎮黨委副書記王超說。

“成立中心村黨委,打破村與村的壁壘,實現了共享。通過商議,將資金投入到民宿中,共同運營民宿,按期分紅,拓寬了壯大集體經濟途徑。”小泉村李福民說。

目前,甘浚鎮建立了以速展村、高家莊村為中心的2個中心村黨委,持續做大做強鄉村旅游、肉牛養殖、特色林果等優勢產業,帶動全鎮17個村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今年上半年,全鎮1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共220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達172萬元。(完)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