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雙高”建設改變“山多峰少”
近年來,山東高等教育實現了長足發展,取得了很多成績,但與先進省份相比,我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強、山多峰少、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仍很突出。我省提出“全力建設‘雙高’、沖刺‘雙一流’”,其中“雙高”就是指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借鑒北京、上海、江蘇等兄弟省份的成功經驗,在充分征求全省高校、省直有關部門和省內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推進“雙高”建設思路。
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白皓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7月中旬,省教育廳印發《關于組織申報山東省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的通知》,啟動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申報遴選工作。截至目前,已組織完成兩輪評審,初步擬定了15所左右高水平大學、50個左右高水平學科建議名單,報省委省政府審定后正式啟動建設工作。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高等學校特色發展初見成效。在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上,整合組建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積極籌建康復大學,成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3所職業院校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技術大學。省部(局)共建13所高校,省市共建9所高校,5428家企業參與高校辦學。高校整體辦學水平明顯提升,先后獲批國家一流專業點213個、一流本科課程204門,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涌現出一批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的重大科研成果。
近五年新增專業603個、撤銷48個
我省積極引導省屬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明確一半以上省屬本科高校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目前,這項工作具體是如何開展的呢?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我省啟動實施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建設工程和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省財政先后投入建設經費34億元,立項建設了60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和40個培育專業(群)、55個專業對接產業項目。切實增強高校服務“十強”產業的能力。
近年來包括駐青高校在內,高校加快了專業優化和調整速度。據介紹,我省通過停撤與新增等量置換等方式,引導高校對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主動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近五年來,新增專業603個,撤銷專業48個,停招專業349個,限制招生專業262個。從駐青高校情況上看,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青島12所高校(含民辦院校)共34個專業有變動。在一所高校老師看來,在近年來專業優化和調整的過程中,高校與地方經濟發展越來越貼近,正更好地服務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了解到,在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2017年我省組織全省高校集中修訂了3130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完善人才知識結構,依據人才知識結構,完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其中,大幅提高實踐教學學分要求,理工農醫類專業實踐學分比例逐步達到30%以上,人文社科類專業逐步達到20%以上,真正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
此外,我省推進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啟動深化產教融合優質企業資源庫建設工作,首批入庫企業211家,為開展校企合作、實現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省教育廳分別與商湯科技、科大迅飛、浪潮集團、中科金通、慧科集團等知名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推動我省高校,對接高端企業,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育人。目前,我省68所本科高校與4200余家企事業單位,通過共建學院、專業、課程、基地等方式開展合作辦學,取得了良好成效。
將開展中小學職稱自主評聘試點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教師,為激發教師活力我省推出了實招、硬招。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戴龍成介紹,教師對自己職業發展最關心的兩件事,一個是評“職稱”,一個是拿“績效”,這也是我省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的抓手。推動這兩項改革,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需要“小步快跑”持續推進。
我省出臺了系列舉措解解決“職稱”問題。提高高級教師崗位設置比例。在中小學,2016年、2020年分別兩次提高高級職稱設崗比例,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高級教師崗位設置比例分別達到35%、25%、15%、11%,其中增設正高級教師崗位1.4萬個。高校按“生員比”核算崗位總量,增加正高級崗位9605個、副高級崗位6669個,高級崗位比例由37.92%提高至53.6%。
中小學教師高一級崗位可借用到低一級崗位使用,中、初級崗位可貫通使用;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申報正高級、20年申報副高級、10年申報中級,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2015年就將高校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中小學副高級及以下職稱評審權下放至設區市;今年又把中小學正高級、中等職業學校正高級和高級教師職稱評審權授權給了設區市,省級層面實現應放盡放、放無可放。下一步還要開展中小學職稱自主評聘試點,完善高校職稱評審制度,落實學校用人自主權。
我省還建立了“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中小學高級教師職稱制度。今年,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評聘646人,其中基層正高級教師170人。副高級教師評聘2萬人,其中基層副高級教師4453人。
在教師“績效”問題上,我省深化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革,今年剛出臺了完善高校績效工資內部分配辦法。明確要求高校獎勵性績效工資實際分配總量要在績效工資總量中占比達到70%。下一步,省級層面還將研究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核定的意見和學校內部分配辦法,推動建立課時工作量、工作實績、崗位等級相銜接的教師薪酬分配制度,搞活中小學績效工資分配,切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2018年來新增幼兒學位130萬個
入園難、入園貴成為百姓熱議的話題,鄧云鋒說,我省從三個方面著力解決“入公辦園難”,一是擴資源,僅2018年以來,全省新建改擴建9654所,新增幼兒學位130萬個。二是抓整治。在全國率先開展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將配套園優先舉辦為公辦幼兒園,新增公辦園532個。三是提質量。實行“優質園+”辦園模式,鼓勵優質公辦幼兒園舉辦分園或合作辦園。全面推行鎮村一體化管理模式,不斷擴大優質公辦資源。
在解決“入民辦園貴”這一方面,我省出臺幼兒園收費管理辦法,完善幼兒園成本分擔機制,普惠性民辦園實行政府指導價,努力把學費降下來。省級制定出臺了不低于710元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生均補助標準,緩解降費后的壓力。同時,實施普惠性幼兒園扶持計劃,指導各市通過財政補貼、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把質量提升上去。特別是疫情期間,省直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園扶持工作的通知》,通過減免租金、減輕稅費負擔等八大措施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共度難關。
目前,我省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從2015年的81.97%提高到2019年的90.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個百分點,普惠率達到8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8.99個百分點。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下一步,我省還將啟動第四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優育”的轉變,辦好普惠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新高考平穩落地,本科錄取率首超50%
我省是國家確定的第二批高考綜合改革四個試點省份之一,隨著2020年9月高考錄取圓滿結束,改革平穩落地,本科錄取率首次超過50%。鄧云鋒在發布會上回應了社會對于新高考的關切。他介紹,在推進新高考改革過程中,省政府印發了《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山東省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方案》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高考綜合改革保障工作的通知》3個主要文件,省教育廳研制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職業教育分類招生、考試錄取實施方案等16個配套文件,構建了“3+16”的制度體系,形成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改革整體框架。
今年是新高考實施元年,每一個變化都牽扯到每一位高考學子。據介紹,在新高考下,我省完成高考標準化考點升級改造工程,組織全員全流程新高考模擬演練,在全國范圍內首次組織了兩次連續進行的外語聽力考試;嚴格疫情防控,對53萬考生進行兩次健康篩查,設置1994個備用隔離考場和150余個定點醫院特殊考場;狠抓試卷全流程安全保密,推行“兩次安檢”、人臉識別,建立監考協同機制。
在嚴控命題和評卷質量方面,山東省緊扣課程標準,合理規劃命題難度,學業水平等級考試試題總體難度合理;針對高考新變化,單獨增加等級考試試評工作,科學制定等級分數轉換方案,轉換結果準確無誤。在嚴守錄取公平底線方面,研發新招生錄取系統,嚴格計劃管理,嚴格執行信息公開制度,對投檔、錄檢等關鍵環節堅持多重審核,不讓一位該錄取的考生退檔,不讓一位該退檔的考生錄取,確保結果精準無誤。他介紹,我省在新高考期間強化指導服務,提高考生滿意度。發布系列政策問答和動漫視頻,建立咨詢應答平臺,組織考生集體收看改革培訓特別節目;加強志愿指導,發布往年高校錄取信息,安排兩次志愿填報模擬演練,研發志愿填報輔助系統,提供志愿填報指導咨詢服務等。政策解讀宣傳夏季高考普通類一志愿計劃完成率達到99.99%,只有17個計劃未完成進入征集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