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高等教育發展,為未來做現在的決策
2020-09-02 19:38:41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今年正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開局的重要銜接點,各地既要做好收官盤點,也要進行開局謀劃。科學編制區域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引領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各級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戰略思考:規劃編制的重要前提

規劃的實質是“為未來做現在的決策”。編制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必須進行戰略思考,明發展大勢、知自身實際,準確把握時代發展潮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教育現代化方向。

把握發展前景。編制區域教育發展規劃,要堅持在回顧總結前5至10年、展望預測后10至15年教育基礎上,確定未來5年的戰略目標,有效避免“時間性近視”;立足世界和全國發展格局看區域,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看教育,有效避免“空間性近視”。編制“十四五”區域教育發展規劃,關鍵是要對標新時代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安排,圍繞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明確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的階段性目標任務,分段分區分級層層落實。只有實現中央“一盤棋”調控和區域個性化發展的有機協調,區域教育發展規劃的價值和貢獻才能得到全面體現。

做好現實研判。對區域教育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系統分析研判,是編制好區域教育發展規劃的重要基礎。現實研判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區域教育發展歷史和現狀進行回顧總結,發現區域教育發展的優勢與特色,查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二是與區域經濟、人口和社會發展狀況相對照,明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三是與其他區域教育發展做橫向比較,明確自身所處的位置及其努力改進方向。

重視研究支撐。以先進的理論方法為指導,以嚴謹的規范分析和實證研究為支撐,是區域教育發展規劃科學性的重要保障。對規劃所涉及的一些重大問題的結論判斷和措施對策,不僅要從經驗與實踐層面進行思考,更要從理性與學理上進行反思和探究,使規劃根植于深厚的科學理論和實證研究基礎之上。

早期教育規劃關于高等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建立在專門人才需求預測基礎之上,遵循“GDP增長與高等專門人才增長之間的內在規律”,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及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加,近期教育規劃的制訂和實施,逐漸突破單一的“人力需求法”的局限,更多考慮社會需求、家庭需求和人的自身發展需求等綜合因素,教育規劃目標由注重量化的、剛性的目標向注重趨勢性的、柔性的目標轉變。

總體設計:規劃編制的關鍵所在

區域教育發展規劃肩負“承上啟下”的重任。“承上”就是要對國家宏觀教育規劃進行特定區域內的空間細化與具體落實;“啟下”則是在對區域教育發展內外部環境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對所屬市縣或學校的發展規劃進行更為具體的指導。

確保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區域教育發展規劃的生命力在于符合國家要求、適應地方需要、回應百姓訴求。《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對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進行了部署。推進“十四五”區域教育現代化,需要在國家教育與整體現代化的大格局中來定位,貫徹落實國家和上級對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以基礎教育為例,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相繼頒布《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3個重要文件,對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系統的頂層設計,編制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就要準確把握中央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在區域范圍內進一步實化細化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保證黨和國家重大教育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著力破解區域教育發展難題。區域教育發展要著力在補齊短板、優化結構、增強活力、提升質量上取得突破。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教育基本解決了“有學上”問題,但“上好學”問題依然突出,公平與質量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指向。

編制“十四五”區域教育發展規劃,要鼓勵地方創新、尊重基層創造,充分發揮地方和基層學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秉持系統思維、全局意識,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耦合性,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確保規劃間的協調與銜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作為專項規劃,要按照縱向聯動、橫向互動的要求,在縱向上確保教育規劃服務和支撐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在橫向上強化部門政策協同,使教育規劃與人口、產業、國土、科技、財政等領域規劃相互銜接和配套。

在區域教育規劃編制過程中,要與當地規劃、財政等部門做好協調與銜接,特別是對于規劃所涉及的一些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相關的立項和經費安排等工作要同步謀劃部署,強化區域教育規劃的約束力和可操作性。

有效機制:規劃編制的組織保證

區域教育發展規劃作為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的藍圖,要充分吸收政府、社會、教育內部等多方面力量,廣泛聽取不同主體的意見建議,使教育規劃編制成為一個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成為一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

加強統籌謀劃。區域教育發展規劃編制應當在政府統籌下,由政府的綜合發展規劃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共同牽頭,形成由教育管理人員,從事教育研究與其他相關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共同工作的組織形式。要切實加強黨對規劃編制工作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各級地方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成立地方“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和咨詢專家隊伍,統籌謀劃本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

堅持問計于民。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切實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規劃編制中來,齊心協力把“十四五”規劃編制好。區域教育發展規劃編制要按照中央有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廣納群言、廣集眾智的要求,擴大公眾參與度,尤其是對關系區域教育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及其改革舉措,要廣泛聽取意見建議。

推進依法決策。區域教育發展規劃編制應按照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的原則,嚴格遵循規劃編制的程序和要求,執行起草、銜接、論證、審批、發布、評估等制度,履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必要時采取公布規劃草案、舉行聽證會等形式公開征求意見,努力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水平。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