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但在部分地區,比如西北的部分農村地區,教師隊伍建設仍然困難重重。”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師范大學校長劉仲奎今年帶來一份相關提案,呼吁逐步提高鄉村教師的收入待遇和入職條件,激勵優秀青年從事鄉村教師職業。
據劉仲奎了解,目前大多數鄉村學校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但是教師不能享受公務員的部分福利待遇, 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一些地方的教師職業缺乏吸引力。與此同時,鄉村教師整體“社會資源少,辦事能力弱”,得不到應有得社會尊重,并且向城市流動的心理和行動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的骨干教師流失嚴重,優秀鄉村教師極不穩定。
“能夠穩定安心工作的教師基本上都是當地人,但這些教師由于家庭事務的拖累,很少有去其它城市進修提高的愿望和需求。”劉仲奎告訴記者,鄉村教師因缺乏進修經費和機會、教學任務重無法脫、學習資源缺乏等,對現代教學理念及方法掌握不夠,讓教學改革很難實施。
此外,讓劉仲奎憂心的是,鄉村教師隊伍的老齡化現象嚴重,結構性矛盾突出,鄉村教師隊伍既超編又缺人的現象普遍存在。“我們發現,一方面,一些鄉村學校45歲以上的教師幾乎占一半,年輕教師少,教師年齡斷層相當嚴重;另一方面,一些專業教師如音體美教師依然缺乏,農村普遍存在專門但非專業教師執教的情況,音體美等課程的教學任務由其他學科的教師擔任”。
劉仲奎認為,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要逐步提高教師的收入待遇和入職條件,激勵優秀青年從事鄉村教師職業。他建議,可以首先給予國家公費師范教育畢業生和部分高水平師范大學師范類本科畢業生,明顯高于當地公務人員的工資收入待遇,吸引優秀青年加入教師隊伍。
“這里的‘明顯高于’是指高出20%左右或高出1000元以上的收入,隨著國家財政實力的增加,可以逐步提高更大范圍的鄉村教師待遇。”他表示,師范大學也要通過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等多種鼓勵方式,促使更多優秀師范畢業生到農村學校從事基礎教育工作。
對于投身鄉村教育的教師,劉仲奎建議,由國家建立西北農村地區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包括學歷提升、專項培訓、導師助力、理論提升和職業榮譽提升等內容,切實改善鄉村教師的學科結構與學歷結構,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對師范院校中“準教師”的培養,要優化師范專業課程設置,開展全科教師培養的改革與探索,為鄉村學校補充素質全面、專兼長發展的全科教師,緩解鄉村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矛盾。
劉仲奎還特別強調,要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能力建設。“小規模學校必將存在較長的時間,其辦學水平必然會影響到教育的公平性,影響到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作用的發揮。”他告訴記者,一些些小規模學校里教學活動較難組織,教學改革較難實施,辦學經費少,辦學成本高,自我發展能力弱,希望能加大對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增強其辦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