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情婚姻、人生煩惱到論文寫作,從電影評說、古典詩詞到中美關系,更多學者把目光瞄準線上。
大學教授走進網絡平臺與年輕人分享知識、交流經驗,看起來是不務正業,實際上是一種與年輕人的積極互動。從嚴肅板正的大學教授到擁有海量粉絲的頂流UP(上傳內容)主,學者變網紅的過程,既是一個適應年輕人文化偏好的過程,也是一個了解、認識、融入年輕人世界的過程。
陶行知先生多次告誡教育者“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強調讀懂學生的內心、用學生的思維去思考。現下,一些學者深入年輕人的世界,以專業的知識、嚴謹的邏輯、正確的價值觀、不厭其煩地解答諸如“如何成為精致的打工人”“年輕人該不該盡早買房”“GDP如何影響普通人”等問題,知識由此變得可近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