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每天晚上7點前就能做好作業,每周三都沒有家庭作業……”“一年級除了閱讀+運動,每天都沒有書面的家庭作業……”日前,浙江省常山縣閣底小學推行“把家長會開到村里去”,面對面了解學生在家做作業的情況。
近日,常山縣教育局出臺《常山縣中小學校控制作業量工作方案》,嚴格控制日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間,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完成書面作業的總時間最多不超過1小時,初中學生每天作業時間控制在2小時之內。
近年來,常山縣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減負工作法,實現校內、校外“雙減負”。
“減負工作法的重中之重就是減作業、增睡眠。”常山縣教育局教育科科長陳文軍說,常山在全縣25所小學推行“周三無作業日”制度,要求教師做到精講、學生做到精練,實現“堂堂清”。
不僅如此,常山縣實施的“四點鐘學校”放學后托管服務,采用“30+30”模式,即課堂前30分鐘進行作業輔導,后30分鐘進行體藝活動,全縣小學生參與率達100%,實現作業不出校門。此外,常山還推行“寒暑假作業一本通”制度,讓作業量從分散走向集中、從粗放走向精練;推行彈性上學制度,全縣小學段早上延遲30分鐘到校,保障16258名小學生睡得好、吃得好。
“校內減負,要防止校外增負。”常山縣教育局副局長徐良英介紹,常山縣教育局以“試點項目”為主導,借助“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一件事”省級數字化改革試點項目,打通集成12個跨部門、跨層級系統,構建省市縣一體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依托“浙里辦”“浙政釘”兩個平臺,完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
“有效解決學生作業負擔重、校外培訓多、社會實踐少的難點痛點問題,是我們教育部門長期要做的重點工作。”常山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洪永海說,下一步,要進一步強化“五項管理”督導,真正解決教育短視化、功利化的問題。(通訊員 徐德飛 張俊國 記者 林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