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有機進行的,具體表現在孩子之間、孩子與教師、孩子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中。班級環境如果僅具有欣賞價值,那它只能提供單向信息,不能引發幼兒的問題意識與探究欲望,更不能引導幼兒通過探索、操作來建構經驗。如何讓孩子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這也是成都市雙流區實驗第三幼兒園本次環境交流的主要目的之一。
中二班:楊麗葉老師
(相關資料圖)
楊麗葉老師說:不能夠抱有“做都做了,就將就用吧”的心態去對待環境,環境它是“無聲的老師”,它沒有表達的機會,但是它的價值就在那里。我們應該抱著將環境價值最大化這樣的觀念,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不斷的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他們的目光所及,讓環境在適宜性的土壤生根發芽,不斷的去更新我們的環境創設內容,不斷的去提升我們的環境創設水平,讓這位“無聲的老師”帶給孩子更多的、更適宜的浸潤。
小二班:陳海洋老師
陳海洋老師說:對于班級環境上盡可能以大教育觀的理念給孩子一個安全、自由、豐富,具有探索性的環境。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環境創設是需要考慮它的教育性、適宜性、互動性。把教育意圖滲透在豐富的有組織的環境中,為幼兒的探索提供機會,在班級環創中重點考慮如何讓年齡小,能力有限的幼兒參與環境創設,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真正實現環境與幼兒間互動。
小三班:彭小雪老師
彭小雪老師說:關于環境創設要關注預設與生成,調整思路與布局。是做好主題環創的關鍵。以幼兒為中心,發現預設與生成活動有出入時,及時調整思路,追隨孩子的興趣重新構建活動,以動態的眼光去看待班級環境創設。在主題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觀察和分析,要做到和孩子一起收集、記錄活動內容和探索過程,隨時更新和豐富;滿足幼兒的需要投放相應的區角材料,增設區角;根據孩子活動后的情況創設相應的評價欄、提示圖、作品展示區等,讓環境處處彰顯出孩子學習和發展的痕跡。
中四班:魏國徽老師
魏老師說:她們班的主題是以“兒童視角下的班級環境創設”。根據了解班級的環境創設主要從孩子的興趣需要、具體要求、具體位置、結合課程需要四方面進行考慮,使整個班級環境兒童視角化。并且引用了繪本中的元素進行了環境布置,使書面中的插畫,延伸到班級的環境中去。
大一班:翟峽老師
翟老師為我們介紹了:“了不起的中國”的主題活動,在這個主題環境中,教師為孩子們創設了豐富的材料,根據孩子們的經驗與孩子們一起布置了教室環境,幫助孩子們進步了解和感受了中國多元文化的豐富性。從而深入的體會到中國文化歷史的悠久,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迸發到了高潮,推動了孩子們責任意識的形成,增強了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
小一班:周雨蝶老師
周老師介紹了她們班級的主題是愛上幼兒園,圍繞著主題脈絡進行了一一的概述,在主題之下的班級環創分為室內區域和室外主題墻。對于幼兒經常使用的區域,給孩子們創造環境的互動性。并且在班級的主題墻上呈現了每個月的主題內容,孩子不僅熟悉了解內容,更能像講故事一樣講述主題內容發生的故事。
中三班:代吉秀老師
代老師為分享了:如何做出富有彈性的區角—Mini小超市,根據主題活動和孩子的發展水平有意識地選擇和投放材料。在幼兒整理超市物品時,有智慧也增加相對應的自制教玩具幫助幼兒鞏固相關經驗。在幼兒發展水平不均衡時,增加了一面點數動物墻,幼兒可以在環境中感受和操作。當幼兒開始排序時,有智慧延伸了兩大板塊:動物電話號碼、形狀碰碰碰旨在幼兒鍛煉觀察、比較能力。
中一班:曹綠萍老師
曹老師介紹了他們班本學期我們班級主要以“靈光一線”為主題。 為了凸顯班級主題,將環境與主題相結合。本學期主要以“線”進行班級環境的打造,并根據主題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主題墻的呈現,讓主題墻成為一面有互動性、有引導價值,真正屬于幼兒的一面墻。在主題墻的打造中,我們主要根據主題活動的開展情況以及幼兒在活動中的一些探索發現進行表征,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主題墻進行活動回顧,這也更加的體現了主題墻的價值。
大二班:周麗老師
周老師說:班級環境只有具備“激趣”“導疑”“求索”功能,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認知積極性,讓他們自主地與環境互動。幼兒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有機進行的,具體表現在孩子之間、孩子與教師、孩子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在這些過程中,幼兒始終是主體,所以讓我們一起為幼兒創設更為自然、健康的教育環境,保護童心,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游戲、生活的主人。
幼兒園環境創設不僅僅要體現主題活動資料,還要對創設的墻飾介紹出蘊含其中的教育價值;環境應具可變性,要隨主題的變化而做適時的調整,增強互動的同時幼兒的潛力也得到發展。(江蕾 通訊員 周雨蝶)
成都市雙流區實驗第三幼兒園,環境交流標簽: 成都市雙流區實驗第三幼兒園 環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