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市消費者協會于5月26日發布消費警示:廣大家長在節日期間,要處處把孩子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選購兒童商品和接受服務時,要理性、健康、安全消費。
安全出行放首位。家長帶孩子外出游玩時,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護,少扎堆、不聚集,人多的地方戴好口罩,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玩得既高興又健康。乘坐游樂設施前,應仔細閱讀安全注意事項和警示語,注意指導孩子游玩時做好安全防護措施,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
選購玩具認“3C”。家長帶孩子購買電動玩具、塑膠玩具、金屬玩具、彈射玩具、娃娃玩具等時,要注意查看“3C”認證標識,不要購買無檢驗合格證明、無中文標簽、無生產廠名、廠址的玩具;要注意查看警示語及適用年齡范圍,要根據兒童年齡段,選購合適的玩具,特別是為3歲以下兒童選購玩具時更要慎重,謹慎購買小零件過多的玩具,要按照警示語要求指導孩子使用玩具;對于盲盒類商品,家長要引導孩子理性選擇,謹慎購買,避免其對兒童造成不良影響。要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玩具。
購買衣服看標識。選購兒童服裝時,應首要考慮舒適性和安全性,查看標簽是否有商標、廠名、廠址、面料等標注標示,查看是否有“A類”“B”類標志(A類為嬰幼兒產品,B類是可直接接觸皮膚用品,C類為非直接接觸皮膚類產品),產品標簽上應有商標、中文廠名、廠址、商品名稱、商品執行標準號、商品質量等級、安全技術類別等標志。要盡量選擇全棉材質,少選印花多的紡織品,防止印染過程中的有害物質殘留,有刺鼻異味的服裝不要購買。新買的衣服應清洗、消毒、除味之后,再讓孩子穿,以防止引發兒童皮膚過敏、濕疹等病癥。
預付消費防陷阱。在辦預付卡前,家長一定要事先了解價格及服務套系說明及使用說明,不要偏信商家口頭承諾和促銷宣傳,要自主鑒別可信度和真實性,注意理性消費。要注意審查合同條款。簽立消費合同時,尤其是格式合同,一定要看清合同條款,逐一核對,防止掉入合同“陷阱”,給后期消費維權添堵。
消費憑證要保留。購買兒童商品或接受服務時,盡量到場所正規、聲譽良好、證照齊全的商場和超市,并主動向商家索要并保存好購物和服務相關協議、商家承諾、票據等憑證,以便發生消費糾紛時,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旦出現消費糾紛,要理性維權,及時與商家協商解決,也可撥打12315熱線或向當地消協投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