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OSPHERE氣象建築:歸檔|翹qiào
2023-07-27 11:08:02 來源:今日熱點網
1
聽新聞

 

紙,以柔軟姿態,成為書刊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承載信息,也是受眾與內容接觸的第一層介質。

*項目簡述:

本次項目受《Design Anthology》邀請(后簡稱da),于2023設計上海完成亮相,并進行為期4天的展陳。da作為一本集合設計與藝術的雜志,本身就如同檔案館一般的存在。而回歸受邀請主題「Archive」,我們希望從雜志本身出發,完成靈感提取與設計概念表達,將翻閱雜志的過程通過具象的方式加以表達,通過構筑一個靈動、可持續循環使用的展出形式進行落地呈現。

Part 1: 展卷/Look through

入口處翹起一角如同正待翻開的書頁,在臨近時,便使人能夠沉浸體驗空間所營造的“閱覽氛圍”。

透過縫隙淺窺其里,調動觀者探索與好奇欲的同時,以此對應中國傳統建筑與古典文化中所特有的內斂含蓄之美。

搭配場域中分散放置的藝術品,以確保進入者在游覽過程中,在每條動線的分流處都會有不同的驚喜體驗。

本次建筑主體以可持續使用的天然材料“木”作為核心材料,以實現整體構筑。同時,在組合形式與架構中,從實用角度切入,融合與致敬傳統建筑手法,并通過當代設計表達方式加以呈現,為后期靈活拆卸、快速搬運及多次循環使用提供可行性思路。

同時,在外表皮材料的選用上,以和紙作為主題呼應,由表及里包裹立面,內部以同樣材質完成軟隔斷的設置,以此實現動靜區域分隔。柔韌精巧、輕盈通透。

Part 2:歸檔 / Archive

書刊,從另一層面而言如同「檔案館」一般,篩選海量信息、運載創意,啟發靈感。

為配合本次建筑整體呈現出的輕盈與通透感,我們將常規懸掛式燈具以燈線代替,藏匿于木工凹槽中,搭配傳統木工結構一并呈現,滿足照明功能的同時,在空間細節部分起到裝飾點綴效果。古今碰撞,傳遞當代設計語言之下的美感表達。

在空間動線規劃中,我們通過不同板塊的內容與呈現效果實現切分。其中不乏各類藝術家的展品陳列其中,人們可沉浸式查閱與游覽。當進一步深入內里時,便可在一處相對獨立的空間中,看見過往數期da雜志正通過傳統報架的陳列方式逐一展示,在慣常的閱讀體驗之外,我們在已有的報架結構中加入了小型材料板裝置,通過不同展板質感的切面呈現,賦予相對靜態的內容更多層次體驗。期刊分明、易于讀取。

來往的人們可在此匯聚、交流。讓空間通過不同生態組合,成為一個集合藝術與設計的異托邦。

和紙材質一以貫之,成為切割空間內里,連通不同內容模塊的Keywords。

Part 3:翹qiào / Lift up

翹,同翹。最早見于《說文》小篆,本義為鳥尾可上舉的長羽,又指一頭向上昂起。以「翹」為源,會意兼形、融匯音韻,尋獲靈感。

一為“垚”,由傳統建筑結構引申之義,狀若三土堆疊,形同斗拱,以此類比,可指梁柱結構;二為“兀”,以古時建筑檐角形態擬化,可意指屋面形態;三為“羽”,篆文從羽,堯聲。溯源古籍,取鳥尾的長羽釋意,摘其輕盈姿態以材質呼應;四為字形擬態,由高舉之義引申,以通感翻越典籍之姿,通感達之。

主辦方:設計上海

項目名稱:Design Anthology

項目地點:中國上海

完成時間:2023年06月08日

設計公司:ATMOSPHERE氣象建築

主持設計:Tommy Yu

方案設計:valo Xiao. CoCo Lee

動畫設計:ViVi Lee

原木定制:本木

燈光方案:元入科技

平面設計:果術

藝術支持:是否藝術

攝影:言隅建筑空間攝影-劉星昊

關于「氣象建築」

「ATMOSPHERE Architects 氣象建築」 成立于2018年。

作為一家建筑和室內設計事務所,通過全球化視野,致力于設計研究與項目實踐。團隊由資深建筑師與國內外頂尖院校教育背景的設計師組合而成,以兼具思辨性與邏輯性的方式觀察當代建筑與空間的關系。通過建筑設計、室內空間設計、裝置與藝術品、當代影像與多媒體制作,試圖影響當代人的審美與思想。同時利用前沿的技術,與當代藝術家、設計師跨界合作,用先鋒設計的思路探索“新零售”領域的未來,不斷突破創意的邊界。

「ATMOSPHERE Architects 氣象建築」的設計項目發布于多個國內外設計媒體及雜志,包括FRAME / Archdaily / gooood / Dezeen / designboom / 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 / AD安邸等。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