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人才 內江師院堅定不移推進人才強校戰略
2022-09-09 09:12:56 來源:四川新聞網
1
聽新聞

深入貫徹中央、省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內江師范學院(以下簡稱“內江師院”)堅持“扎根地方、追求卓越”辦學理念,堅定不移推進新時代人才強校戰略,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人才,推動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全面推進人才強校戰略 學校辦學競爭力顯著提升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健全人才工作體系。內江師院專門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形成“黨委統一領導、人事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用人單位各負其責”的人才工作格局,確立了“引進急需人才、穩定和用好現有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工作思路。年來,學校先后出臺了《高層次人才引進管理辦法》《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辦法》等一系列人才激勵政策,并把落實人才工作列為績效考核重要指標。通過健全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競爭機制,把黨管人才的政治優勢,有效轉化為人才競爭的制度優勢、引領發展的創新優勢、激發活力的環境優勢。

堅持引育并舉,聚力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師德師風建設領航計劃。構建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體系,將該項工作納入人事管理全過程;健全教師榮譽表彰體系,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嚴格落實師德失范“零容忍”,堅決查處違反師德師風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生態。

——實施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計劃。通過加大人才政策供給和經費投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和服務保障,吸引優秀人才來校工作。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堅持“以用為本”,按需引進和培養以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名師、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等為代表的領軍人才。出臺《內江師范學院人才引進辦法》,根據人才類別,為到校全職工作的博士及以上人才,給予最高可達80萬元的安家費;發放人才住房補貼,并提供價格優惠的人才小區住房。加強高水人才隊伍培育,積極選送優秀博士研究生進入博士后工作站開展工作;對標國家和省級重大人才工程及相關高層次人才項目建設標準,不斷完善“年薪制”人才梯隊建設體系,構建起領軍人才、突出人才、學術骨干三個層次的人才梯隊。2021年,學校培育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8人。

——實施青年教師創新培育計劃。實施高層次人才學術資助計劃,出臺高層次人才學術資助辦法,幫助新入職博士提升學術能力與水。實施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搭建教師在線學、名師課堂等學臺,舉辦教學專題培訓、實施“傳幫帶”制度,幫助青年教師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對新入職教師實施1年助課助教,充分發揮教學“傳、幫、帶”作用,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實施博士學位提升計劃,鼓勵和支持在職職工攻讀博士研究生,并享受相應工資福利待遇。實施學科教學教師培養計劃,完善職稱評審標準,針對學科教學教師實施分類評價;每年選派學科教學教師到中小學(幼兒園)掛職鍛煉,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素養和能力。

堅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創優人才發展環境。

完善崗位設置與聘用制度,科學設置崗位職責與任職條件,建立健全分類評價體系,強化崗位職責考核,構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和“能上能下”用人制度。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標準,堅持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實行分類評價,克服“五唯”傾向,科學、客觀、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完善績效工資分配制度,推行以崗位職責任務為核心的目標績效管理,以績效考核和分配為突破口,激發人才干事創業內生動力。博士到校上崗即執行副教授待遇,設立高層次人才專項崗位津貼等。優化人才工作環境,學校與內江市對接,將高層次人才納入“甜城英才”計劃,從根本上解決高層次人才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就學和就醫等具體問題,營造出高層次人才安居樂業、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的人才發展環境。

全面實施振興本科教育 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強化專業建設,引領人才培養內涵發展。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四新”建設,狠抓一流專業、一流學科建設。將師范專業認證作為專業發展的著力點,打造一流人才培養臺,構建新時代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目前,內江師院已有4個專業有條件通過師范類專業第二級認證,有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1個、省級應用型示范專業4個、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3個、省級課程思政研究中心1個、新商科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

強化課程建設,深化人才培養內涵發展。內江師院牢固樹立一流課程建設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將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作為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內容之一。已建成200門校級一流本科課程并實現上線對外開放,其中,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0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范課程6門,省級應用型示范課程9門,省級思政課示范課程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0門。

強化教育教學改革,助力人才培養內涵發展。內江師院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研究,每年立項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00余項。年來,先后獲國家級、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9項,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7個,省級教改項目88項。

內江師院兩次躋身“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300強,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17—2021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中位列第61名。學校在“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列第376名,居省屬同類院校前列。

全面加強科研成果轉化 服務地方能力顯著提升

以制度建設為統領,優化科研環境。內江師院出臺了科研項目管理、科研成果評價、誠信建設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調動了科研人員的積極,營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十三五”期間,學校縱向科研項目立項數相比“十二五”增長27.6%,其中省部級及以上項目立項數相比“十二五”增長76.67%。2021年,學校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立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縱橫向項目經費分別同比增長63.3%、150%、8.48%。

臺建設為依托,凝聚學科團隊。整合校內外優勢資源,圍繞重點學科加大科研臺和學科團隊建設力度。現建有首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峨眉武術”傳承基地等8個省部級科研臺,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省屬高校科研創新團隊、省社科聯高水團隊、院士專家工作站10個。

以國際合作為橋梁,引進外專外智。內江師院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搭建國際科研合作臺,加大外專外智引進力度,成效逐步顯現。外籍教師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推出教學科研成果,僅2021年,共發表SCI論文27篇、SSCI論文2篇、SCIE論文27篇、EI論文15篇,并立項省部級項目2項。

以服務地方為宗旨,促進產研融合。內江師院積極融入地方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主戰場,堅持把推進政產學研一體化作為提供智力支撐、人才保障和技術服務的重要途徑。先后與150余個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共建“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北斗定位智慧醫療等3個博士工作站,頁巖氣開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環境污染防治工程實驗室等5個內江市工程實驗室。努力推進成果轉化應用,積極參與企事業單位技術攻關。“十三五”期間,內江師院共有10項科研成果實現轉化,開展橫向合作項目495項,在水產、環境治理、大數據等領域與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術攻關或聯合開發項目100余項。2021年,學校獲內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持打造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專項資金項目”2項,獲批經費資助645萬元,內江師院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取得突破進展,有力促進成果轉化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標簽: 內江師范學院 立德樹人 人才強校 一流學科建設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