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采茶戲大全苦女冤_撫州采茶戲大全
2023-03-09 10:51:46 來源:互聯網
1
聽新聞

有 關于撫州采茶戲大全苦女冤_撫州采茶戲大全方面的知識,小編在此整里出來,給大家作為參考,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一下關于撫州采茶戲大全苦女冤_撫州采茶戲大全的相關內容。

1、初期的撫州“三腳班”僅有一旦一丑, 外加一個“坐堂”(鑼鼓手),演唱單臺戲和小戲。

2、至康熙、乾隆年間,才增加了小生行當。


【資料圖】

3、清末民初,“三腳班”開始向“半班”過渡,人員由三個增至七、八個,并增加了花臉老生行當,生旦凈末丑齊全,伴奏樂器也增加了二胡、三弦、笛子、嗩吶等。

4、1934年,崇仁縣航埠采茶戲著名藝人張佑民組建撫州采茶戲的第一個職業半班“佑民堂”。

5、爾后,職業半班相繼成立。

6、一些撫州傀儡戲的部分老藝人,也加入“半班”演出,并將本劇種的大量劇目、伴奏曲牌和一些唱腔帶進了采茶戲。

7、抗戰勝利后,豐城、高安的絲弦班進入撫州,同撫州“半班”藝人匯合,又給采茶戲帶來了“本調”、“小花調”等新腔,與本地單臺調、會田調相結合,分別發展為撫州“本調”和“撫調”。

8、  撫州采茶戲,土生土長,健康質樸,鄉情濃郁;唱詞和念白,大量運用民間俗語和歇后語,通俗易懂,有濃厚的地方風格和生活氣息。

9、 撫州采茶戲唱腔,大都來自民歌小調,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

10、其傳統的唱腔是專曲專用的曲牌體腔調,后經發展創新,已出現大量板腔體唱腔。

11、它的詞格一般為上下對偶的五字句、七字句或者十字句樂段。

12、旋律特征為字多腔少,簡潔明快,每一唱段的行腔與地方語言的音調結合甚密,似吟似訴,頗具說唱音樂之風格。

13、撫州采茶戲唱腔以純正的撫州話為語言標準。

14、演唱時分男女分腔都用本噪,特別要求吐字的清晰與運腔的圓潤。

15、總體唱腔可分為戲曲正調、戲曲雜調和民歌小調三類: 撫州采茶戲因脫胎于燈彩歌舞,故以反映短衣羅裙的小人物見長。

16、其藝術特點是: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語言生動詼諧、通俗易懂;唱做樸實,亦歌亦舞,活潑風趣。

17、其表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尤其小生小丑的扇子功、小丑的矮子步、小旦的手巾功,都從生活中提煉出來,既有淳樸的民間藝術韻味,又有個性鮮明的表演特色。

18、如小丑的矮子步,動作幽默有趣,形象逼真,而且變化很多,有“猴拳步”、“蛤蟆跳”、“涉水步”、“雞公啄米”、“猴子跳圈”、“懶貓抓癢”等。

19、又如小旦的手中功,運用大手帕,配合手眼身法步,或揉搓、或拋甩、或掩面、或飛轉,以表現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情緒。

20、再如小生(小丑)的扇子功,既有單手打,又能雙手雙肩打,有時繞指而轉,有時空中拋耍,左右開合,上下翻飛,豐富多彩,千姿百態。

21、  撫州采茶戲的許多表演動作和舞蹈,如小旦的梳妝挑簾、床前驅蚊、繡花納底、縫補漿洗、摘茶采桑、開(關)門、云手、鷂子翻身等身段表演,小丑的挑擔推磨、趕牛鋤地、撐船推車等身段表演均十分細致逼真。

22、在三角班小戲中,上述特點尤為突出。

23、發展到“半班”演出大戲后,向古老劇種學習袍帶戲的表演程式,同時也吸收了歌舞話劇的養料,使其既能演傳統戲又能表現現代生活。

24、 撫州采茶戲講究唱做并舉。

25、手勢、眼神、身段、步法配合協調。

26、旦角的基本步法有“云步”、“碎步”、“踮步”、“跪步”、“蹉步”、“小碎步”等;生角有“方步”、“蹉步”、“跪步”、“快蹉步”等;丑角有“矮步”、“跳步”等。

27、丑角除矮子功外,有時還表演板凳功以及“虎跳”、“前仆”等各種滾翻動作。

28、生、旦有時也要表演“搶背”、“劈叉”、“臥云”、“烏龍絞柱”等地毯功。

標簽: 撫州采茶戲 通俗易懂 民歌小調 地方色彩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