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首美詩,看一出好劇,賞一汪大海…….這個夏天,在坐落于遼東灣東岸的海濱小城鲅魚圈,有著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8月9日,朗誦詩劇《何幸相逢》將在遼寧營口鲅魚圈保利大劇院拉開巡演帷幕,隨后將在大連、長春、哈爾濱、重慶/成都、西安等地與觀眾見面。
【資料圖】
朗誦+戲劇的全新探索
朗誦詩劇《何幸相逢》由橙心傳媒出品,中華詩詞學會為指導單位。作品以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個真實的教師家庭故事為原型,講述了女孩兒鄭文心關于詩詞和成長的故事,她被詩詞歌賦貫穿的一生,充滿了酸甜苦辣的交織,匯聚成獨屬于文心的一首別樣的人生之詩。
《何幸相逢》突破了傳統詩歌朗誦會的形式,在吟誦、朗誦及表演朗誦的基礎上,以經典詩詞歌賦為主體,將戲劇、音樂、舞蹈、舞臺美術巧妙融合,呈現出一臺音、詩、畫、劇共融的詩詞盛宴。
本次巡演在首演版的基礎上,選用更適合的詩詞選段,讓故事內容更加完善流暢;舞美設計增加多媒體元素,讓原本意象化的舞臺效果更加豐富飽滿。內容與形式上的雙重提升力求讓觀眾獲得更好的觀演體驗。
朗誦與戲劇的結合并非簡單的1+1,而是藝術創作領域的全新突破。既需要內容上的深度融合,也需要表演、舞美等全方位調度,可以說難度倍增。全新的舞臺形式也對演員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有豐富的舞臺經驗,也要有深厚的臺詞功底,二者缺一不可。
文化土壤滋養詩詞藝術
既有“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的古代浪漫,也有“天上飄著些微云,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的頭發,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現代情懷;既有“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的灑脫豪邁,亦有“處事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的諄諄教誨。朗誦詩劇《何幸相逢》用書香涵養精神力量,也用戲劇搭建藝術橋梁。
前有《中國詩詞大會》等綜藝節目備受歡迎,后有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掀起詩詞熱浪,巡演版《何幸相逢》作為由詩詞歌賦貫穿始末的演出形態作品,讓觀眾能夠在現場感受詩詞的魅力,在傳播藝術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賞詩詞之美、尋文化之根,借助詩詞的力量啟迪觀眾的心靈,是朗誦詩劇所帶來的美好體驗。《何幸相逢》從詩詞朗誦中汲取靈感,涵養情操,積蓄力量,讓停留在書籍里的藝術躍然舞臺上,通過戲劇的藝術感染力,讓觀眾探尋人性的真善美,感受生活中的詩意,滋潤心靈。(趙艷艷)
來源:光明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