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軟博會”丨濱海新區2022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達2381.8億元
2023-08-31 22:05:04 來源:騰訊網
1
聽新聞

8月31日,由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主辦、天津智慧城市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以下簡稱“軟博會”)在津開幕。

記者從本屆大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天津市軟件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基礎軟件優勢凸顯、工業軟件快速發展、行業應用軟件日趨繁榮、平臺經濟創新引領、產業資源加速匯聚的良好態勢。濱海新區成為天津市軟件產業發展的核心區,2022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達到2381.8億元,占全市產業規模的87.5%,成為引領全市智能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資料圖】

天津軟件產業呈現出六大特點

據大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天津市軟件產業蓬勃發展,整體呈現出“快、優、新、聚、活、實”六大特點。

快:產業規模快速增長。近年來,天津市軟件產業保持了高速的發展態勢,產業規模從2013年的711億元增長到2022年2722億元,10年間產業規模翻了兩番,年均增速達到16.1%。優:優質企業不斷涌現。匯聚了飛騰、海光、麒麟、中科曙光、南大通用、360、中汽數據、卓朗科技、云賬戶、拾起賣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新: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打造麒麟操作系統、曙光服務器、天河超算等一批“大國重器”。聚:產業實現高效聚集。天津市以園區建設為載體打造產業集聚平臺,形成以濱海新區為核心,西青區、武清區、津南區、河西區等共同發展的“1+N”空間發展布局。活:產業活力持續增強。催生了一批新模式、新業態。實:產業政策保障務實有效。百億級智能制造專項資金政策,支持了一批優質企業和項目。

濱海新區占全市產業規模的87.5%

據介紹,濱海新區是天津市軟件產業發展的核心區,2022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達到2381.8億元,占全市產業規模的87.5%,成為引領全市智能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2023年天津“十項行動”提出“實施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引領行動”,并指出將深化重點產業鏈建設,建設全國領先的信創產業基地,加快打造“中國信創谷”。

在大會展區,展示了濱海新區軟件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

濱海高新區集聚了以中科曙光、飛騰、麒麟、360為代表的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引育了云賬戶、今日頭條、騰訊等一批領軍企業,匯集了航天五院、航天十一院、中電科十八所、中科先進院、浙大濱海研究院、國防科大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院所,成為天津市創新資源最為豐富、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最多、經濟增長最具潛力的區域。

天津港保稅區瞄準信創主攻方向,聚焦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領域,引育了科大訊飛、智慧物聯等眾多知名企業。聯想智慧創新產業園建設投產,著力打造高度信息化、智能化標桿產業園,推動產業不斷向技術前沿和高端領域邁進。

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不斷推進港產城融合,區內已建成租賃產業、汽車產業、冷鏈物流、電子商務、數字貨運五大產業主題園區,重點在工業軟件、應用軟件、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系列特色軟件成果。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被評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基地,目前形成了以集成電路、移動通訊、芯片、電子元器件等領域為主的電子信息制造業集群,匯聚了三星視界、萊爾德電子材料、通用半導體、七一二通信等眾多企業。服務外包園聚集了滴滴、騰訊數碼、天河超算等重點企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近600億元。

中新天津生態城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產業為發展重點,聚集了美團、陌陌、車之家等互聯網知名企業。北方大數據交易中心掛牌運營,為數據要素的流通開啟新篇章。

“展會期間,由泰達控股聯手中國電子共同打造的‘天津軟件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底,軟件園前期招商展示中心及孵化企業辦公中心可投入使用。”泰達集團副總經理張超說。

據介紹,天津軟件園按照一園兩址的建園思路,建設濱城主園區及津城河西園區,主園區項目選址生態城北部區域,園區輻射8.67平方公里。園區是按照“生態、低碳、智慧、人文”的設計理念,整體區域規劃在功能上結合生態城產業特點,圍繞“產業+文旅”的雙引擎,與泰達航母深度融合,兩大IP互相支撐,促進產業要素聚集,構建5-15分鐘服務圈。

“項目要‘打造濱海新區數字港,引領數-海-空三港協同發展’,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提升區域產業鏈效率和附加值,與海港、空港形成協同錯位發展格局。”張超表示,未來,天津軟件園將以“軟件技術策源地、軟件企業生態區、軟件產業增長極”為目標,將園區打造成為產值超千億,稅收超百億,帶動就業超十萬人的軟件產業集聚地。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