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霞老師在授課
張俊霞,女,上街區中心路小學英語教師及英語組教研組長。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豪言壯語,肩負著使命與責任,懷抱著理想與追求,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三尺講臺上做著最好的演繹。
(相關資料圖)
她從教23年來,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始終堅持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教書育人是自己的職責,愛崗敬業是自己的本分。”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對待工作:安心
她覺得一個人,要想做好一份工作,最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安心。只有安心于本職工作了,才會有好的心態,有好心情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所以23年來,她一直安心地從事著教育工作,沒有絲毫地懈怠。雖然中間因為學校的工作需要把她由一名數學老師轉型為英語老師,她深知自己英語語音及理論素養等方面的欠缺,她依然愉快地接受了新工作。為了盡快適應新的教學任務,她充分利用一切機會給自己“充電”,每天堅持早起半個小時,在家里進行英語早讀,以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利用多媒體認真學習英語專業知識;晚上做英語習題到深夜;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學習,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英語素質和業務水平。為了上好每一節課,她總是深入鉆研教材,不斷探索教學的方法及手段,努力挖掘教材的內涵。她還堅信“開卷有益”,深信“三人行必有我師”,因而不斷地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同行學習,總之,她利用一切機會向別人學習,最終成為了家長滿意、學校滿意的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
對待學生:用心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她尊重、熱愛每一個學生,用心去塑造、引導、教育他們。她用心的對待學生,做到了“愛心、耐心、細心”三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名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把教育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來經營,才會平等的對待每一名學生,才會用心來和學生交朋友,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沒有足夠的愛心,就沒有辦法與學生生進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沒有辦法真正去了解學生進而幫助學生。所以23年來,她一直把“關愛每一個孩子”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她的愛心關愛著每一位學生,與孩子們亦師亦友,她的女兒說:“媽媽,你把我當成你的學生好不好?因為你對你的學生說話好溫柔啊!”雖然她不是班主任,但每次她是下午最后一節課的時候,她總是等待班上最后一名學生走出教室之后,才會抱著書本回到辦公室。
對待同事:誠心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樹立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的思想,要加強同事間的學習和交流,實現共同成長。因此,對待同事要誠心,這是她做人一貫的原則。她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教師。對于老教師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對于新教師除了讓她們適應新的生活之外,還要讓她們盡快的成長,因此對于新教師的課她一句話一句話的琢磨,一個環節又一個環節的斟酌,直到大家都滿意才可以。
對待生活:“樂”心
對生活,她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學會享受陽光,享受快樂。生活中難免遇到的一些不順心的事,工作分配問題,上課的失敗等等,曾讓她傷心、難過,但她學會了陽光思維,學會了換位思考,學會了從每節課中總結得失,不斷提高自己抵抗挫折的能力。“人要有追求,但不能過于強求。”她總是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淡薄名利,從不去刻意追求什么。用她的感恩之心回報學生,回報學校,回報社會。她覺得一個教師只有自己具有了健康、積極的心態,才能用心投入到我們的教育工作,才能培養出健康、快樂、陽光的學生。
葉圣陶老師曾經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她對葉老所說的這顆“心”進行了自己的詮釋,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學之路漫漫,需要每位教師不懈地求索,張老師一路用“心”走來,留下了許多堅實的足跡,愿她如她的學生期待的那般:“永遠那樣地優雅、從容、自信,與“心”同行,做青春的引路人!”
教育感言:
或許沒有太陽的炙熱,亦沒有月亮的皎潔,我甘愿成為一顆平凡的星星,在靜寂里用心守望天空,用自己微弱卻閃亮的光,成為學生迷茫中的指引!
(通訊員 張俊霞 張雅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