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師范學院以卓越教師團隊 推動學校事業蒸蒸日上
2022-09-09 09:14:50 來源:四川日報
1
聽新聞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樂山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樂山師院”)根植師范教育的辦學傳統與底色,把教師作為學校發展的靈魂,把教師團隊作為辦學核心競爭力的第一要素,以深厚教育情懷立德樹人,以卓越教師團隊推動學校事業蒸蒸日上。

聚力黨建與思政團隊建設 厚植人民情懷培根鑄魂

走進全省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樂山師院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學院的輔導員之家,四川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基層黨支部書記譚紅梅正帶領一批年輕的輔導員,對期的學生動態開展研討。翻開他們的筆記本,里面寫滿了學生請假銷假、寢室問題等瑣碎事。但在他們的眼中,學生的事無小事。譚紅梅說:“把學生的事時時刻刻裝在心中,這是我的本職工作。”

與譚紅梅一樣,樂山師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張紅麗也是輔導員之家的一員,并成為輔導員隊伍與思政課教師團隊的聯系橋梁。思政課教師團隊把“上好每一堂思政課”作為質量追求,把輔導員之家日常的工作案例吸收到課堂教學中,帶頭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團隊成員獲全省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比賽特等獎等。他們發起成立的“樂師紅帆”師生理論宣講團,深入社區與農村進行宣講。2020年以來,累計宣講120余場,聽眾3萬余人,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百姓心中。

5月18日,樂山師院自強樓五樓會議室氣氛熱烈,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本學期第二次工作交流會正在舉行,圍繞網絡思政、抗疫思政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熱點,共商培根鑄魂良策。自該校獲批全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以來,這樣的面對面研討已成為工作常態。

年來,樂山師院有5個基層黨組織入選全省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和“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單位,立項建設省級“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示范課程、示范專業、示范中心以及思政工作精品項目23個,被授予“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省級文明校園”等稱號。

聚力專業與課程團隊建設 深植傳道情懷教書育人

聚焦教學質量建設,樂山師院年來傾力打造了一批專業與課程優秀教學團隊,特殊教育教學團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個由全國優秀教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教書育人名師組成的課程教學優秀團隊,在課程思政建設與教學改革方面,積極探索“特教+”師范生能力培養模式,助推學校人才培養特色發展。團隊成員李秀老師為了上好“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經常深入一線學校調研,帶領學生到兒童教康中心實驗實訓,幫助學生提升制定和實施“個別化教育支持計劃”的意識和能力,團隊構建的“普特融合、康教結合師資培養新模式”榮獲兩屆四川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新聞學專業是樂山師院首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支撐該專業邁進國家級梯隊建設的是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引領,帶領學生開展關注抗戰老兵、關注留守兒童、關心孤寡老人的“三關”主題采訪活動,形成了新聞專業的實踐育人特色。

樂山師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在全國優秀教師高仕龍的帶領下,在課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推進“研討式”和“啟發式”教學,構建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獲得了全國高校大學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一等獎等省級以上教學獎50余項。

優秀教學團隊育才成效凸顯。2012年以來,樂山師院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20項,立項建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一流本科課程、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專業綜合改革項目、新農科項目、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7個國家級項目,230多個省級專業課程類及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獲得國家級獎項1100余項,省級獎項3600多項。

聚力學科與科研團隊建設 踐行家國情懷創新育人

2020年5月,根際微生態促生系統成果在草原沙化退化綜合治理修復中的推廣應用在阿壩州若爾蓋縣和紅原縣同時啟動,主持這一項目的是樂山師院林學團隊。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團隊,35名成員中有正高級職稱18人、副高級職稱12人、博士27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3人,5年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30余項,研究經費超3000萬元,獲批授權發明專利10項,科研成果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6項、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2項。團隊科研成果服務全國竹區超20萬畝,間接或直接經濟效益超20億元。團隊領銜專家楊瑤君教授說:“做科研就是要做在祖國的大地上,服務林竹產業發展,正是我們林竹科研人的使命擔當。”

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出生于樂山,樂山師院長期以來以郭沫若研究為己任。2018年,團隊在廖久明教授的帶領下,獲得了全校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結項優秀,出版《郭沫若研究文獻匯要》(14卷本)等重量級研究成果,為擦亮樂山地方文化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撐。廖久明教授說:“團隊做好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努力為我國的人文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成立于2015年的“農村教育的歷史發展與當代改革研究團隊”被四川省社科聯授牌“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研究團隊”。經過7年的建設,在負責人杜學元教授的帶領下,團隊聚焦農村教育師資、特殊教育發展、彝族地區教育扶貧、融合教育等重點領域與前沿熱點問題開展研究,其研究成果榮獲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以科研促教學,以科研促發展,樂山師院打造高水科研團隊,獲得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00余項;榮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0項,四川省科技進步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共8項。該校教師發表SCI、SSCI收錄論文及國內核心期刊論文4000余篇,禹小波博士以第一作者在《Nature》發表論文。

聚力服務地方團隊建設 涵養鄉邦情懷實踐育人

樂山師院對接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與樂山市人民政府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建有鄉村振興研究院、峨眉山研究院、大渡河流域研究院等體現區域特色的科研機構和資源臺。特別是在精準扶貧、旅游扶貧與鄉村振興、光伏產業人才培養、災害預警等方面打造了多個優秀團隊,取得了顯著成績。

10年來,樂山師院在雷波、布拖、美姑、九寨溝、丹巴、馬邊、沐川、峨邊等地持續開展頂崗支教教育扶貧工作,派出頂崗支教學生3000人,緩解了當地師資短缺的困難。為保障教學質量,樂山師院組建了一支教育扶貧頂崗支教巡視指導團隊,團隊成員走遍所有支援學校,行程上萬里,指導學生2670余人次,聽課評課1800節,組織各級各類座談會260場次,把知識與方法送到基層,把教研與教改帶進課堂,把育人與溫暖帶到一線。

為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樂山師院發揮旅游地理學科優勢,打造了一支旅游扶貧與鄉村振興團隊。團隊成員走訪巴山蜀水,足跡遍及烏蒙山區和大小涼山彝區,提出了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旅游經濟協調發展、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等對策建議,為當地開展旅游規劃、培訓鄉村旅游骨干人才獻計獻策。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賦予樂山建設“中國綠色硅谷”的使命感召下,樂山師院聯合樂山市政府、地方高校、當地企業,成立了樂山西部硅材料光伏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并獲批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其核心智力支撐正是光伏新能源材料團隊。團隊負責人胡育博士說:“新能源的未來前景可期,我們團隊有信心為全省新能源產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樂山師院全校上下正以踔厲奮發的姿態,深入實施“1329”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朝著特色鮮明的省屬一流師范院校奮斗目標勇毅前行,為我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標簽: 樂山師范學院 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學院 立德樹人 樂山師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