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星球頒獎盛典,丹琪老師上臺發言
Shot in 13th, May.
我希望,
能在每個孩子心中,
播下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種子;
在AI人工智能時代下,
每個孩子都能保持熱愛,
發揮無限的創造力!
—— 郭丹琪
ideaLab人工智能專家
ideaLab神仙老師第二彈
人工智能課程背后的終極大boss終于亮相了,科創教育里真正的學霸,畢業于美國常春藤學校,賓夕法尼亞大學,也是ideaLab人工智能專家——郭丹琪老師,先來看看她的介紹。
作為我們人工智能課程的教育專家,在她的成長以及工作過程中,有怎樣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間,促使她堅定地走科創教育這條路,我們也有幸邀請到了丹琪老師為我們分享她的成長之路以及教育理念。
01 因自身相似經歷,
更關注孩子心理
「自學·勤奮·實踐·價值感」
我本身并不是什么特別聰明的孩子,但是學習方面比較自覺。記得當時小升初的時候,我想參加一個學校的筆試,但是我英語成績比較差,不夠格參加考試,我就自己去書店買了本英語輔導書開始刷。也靠著這樣的自學能力,自己也從普通小學一路進到全市最高的高中,之后自己搞定留學申請進入美國的明尼蘇達大學。
#在美國上課的照片
出于對人的行為和認知的興趣,大學期間自己選擇了心理學作為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是兒童心理學,就是關注孩子從出生到青少年時期的認知和情緒發展。本科期間為了增加對孩子的了解,我去做了很多實踐,比如去學校帶孩子們上科學、藝術和體育類的課程,去實驗室協助教授做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在這些課外活動中看到孩子們的成長和改變會覺得很有價值感,對于孩子的發展也有很多好奇,所以希望能做一些和兒童相關的工作。
#在教授的lab里做研究助理,當時還想做兒童心理咨詢相關的工作
02 工作后看到教育更多
可能性,故繼續深造學習
「教育·思考·鉆研·多元化」
本科畢業以后我的工作讓我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比如數據科學可以和在線教育進行結合,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科學評估學生能力,再比如學習內容可以和游戲相結合,設計更有激勵性的學習體驗,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驅力。
#上課照片
所以我在這個時候選擇繼續深造學習,邊工作邊準備申請美國相關專業的碩士。最后也很幸運能被“夢想中的學校”,常春藤聯盟之一的賓大錄取,深入去學習這一塊的內容。
#上課照片
在賓大的課程內容有數據分析,也有研究方法;有游戲設計,也有教育學理論。課程非常多元化,旨在培養我們對于教育技術的素養。這期間也會引導我們去思考這些技術的利弊,對于社會各類群體的影響之類的。
#畢業典禮照片
03 接觸國外教育理念,
引入國內影響更多孩子
「興趣·熱愛·實踐·創造」
在賓大的時候學習到很多前沿的教育理念。比如digital literacy,中文叫數位素養。也就是從小就要培養對于網絡資源的了解,學會運用不同的平臺和工具去幫助自己的學習和成長,同時學會去辨別和思考。比如學生會自己通過網絡獲得衛星照片去尋找歷史遺跡;自己通過可汗學院的課程自學數據分析;自己通過麻省理工開發的Scratch平臺進行編程,實現自己的創意想法。
記得有次在課堂中,教授邀請到一些Scratch“資深使用者”(都是小學生),來分享他們的作品。有一個小朋友通過編程,做了一部情節非常完整的動畫片。這些都讓我感受到,只要用在了合適的地方,新技術能夠大大促進孩子的學習能力。只要孩子善于學習和使用這些資源和工具,能做的東西會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
#做桌游的原型(1)
也就是在這期間,我第一次接觸到“創客教育”這個理念,英文叫maker education。它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和熱愛中,通過實踐和創造來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客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和自主創造者。我們在課堂上,老師會鼓勵大家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創客,去利用現有資源,創造一個裝置,一個游戲,或者一個app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做桌游的原型(2)
當時我和班里的同學就一起去做一個動物科普的桌游。用了紙板子做素材,做了原型作品出來,也需要邀請班里其他同學做測試,進一步迭代優化,最后在班里做一個匯報和展示。在自己的親身實踐里,會主動去學習和了解很多能感受到很多創造的快樂,以及很強的成就感。
04 成功的產品線路,
AI教育發揮學習主動性
「未來理念·自主學習力·人工智能」
本科畢業之后先到北京工作,機緣巧合進入學而思,也就進入了教育行業。其實當時吸引我的是我要做的產品。我們當時需要去設計和推廣一個小學生自學的課程,就是要讓孩子能夠自主學習學科內容,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這是很“未來”的一種理念,也是讓我覺得很興奮的理念,可能因為我自己就是靠自學成長起來的吧(哈哈)。
#在學而思時的工位
得益于產品的小成功,我不斷意識到孩子是能夠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的。特別是在賓大的學習,更讓我確信,只要有適合的環境和資源,加上教育者適當放手和引導,每個孩子都能喜歡學習,找到指引自己的興趣和熱愛。所以當我看到斯坦星球ideaLab的人工智能課程產品的時候,也覺得是一個能夠投入進去的,很符合自己理念的事業。
#美國教育家認為的教授人工智能素養的途徑:
一是帶領學生完成與AI概念相融合的跨學科的項目;
二是開設專門的課程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應用。
首先是它接軌了美國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在上面提到過digital literacy,就是數位素養的概念。現在還有一個詞叫AI literacy,就是人工智能素養,就是理解人工智能如何工作,以及對它的社會影響的了解。有了這樣的素養,孩子才能夠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軍師”,學會把這些資源和工具“為我所用”,去實現自己的創意想法。
其次是這樣的課程能夠去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在課堂中我們是以完成一個人工智能的項目為目標的,比如一個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留言機,一個基于標簽識別技術的科普機器。在完成這個項目的過程中,孩子要自己用軟件編程和智能硬件讓這個項目落地,并且自己動手搭建外觀。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作為輔助角色,會提供相關技術和知識的講解和引導。我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培養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以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05 人工智能時代,
需要危機意識
「掌控主動權·目標·人工智能素養」
我在傳統課堂上總會發現孩子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位置:一直在接受知識的灌輸,任何知識都是老師喂才吃,還要接受一些反人性的規訓。所以自然而然,面對“學習”就產生了一些依賴和抵觸。反映到行為表現上來說就是懶,畏難,不愛學,無法獨立思考,沒有外部監督就沒辦法自己學。
#AI課堂上的孩子認識智能硬件
這種行為和心態在人工智能時代之下,是很危險的。特別是ChatGPT出來以后,我們都要有一些危機意識,就是我們現在學的知識,都在不斷喂給類似gpt-4這種大語言模型,它會不斷強化成“全知全勤的大活人“,能幫我們處理任何基于我們現有知識的任務。比如幫我快速翻譯和總結一篇外文文章,比如幫我寫一段代碼,比如輸出一張圖片、一段音視頻。在這個時候,我們更要教會孩子掌控學習的主動權,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提升人工智能素養,學會利用好這些工具和資源去實現更多的價值。
#AI課堂上的孩子正在自己組裝項目裝置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在人工智能課程當中,需要考慮給到孩子合適的內容,不過分引導且適當放手,激發孩子的主動性。人工智能的技術廣泛且復雜,我們課程團隊在設計和實踐當中也會面臨相關的挑戰,比如考慮廣度還是深度,比如兼容孩子認知能力、動手能力方面的困難。當然我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也樂于接收孩子、家長方面給到我們的反饋和建議,這都是很寶貴的經驗,幫助我們把產品和服務做得更好。
#AI課堂上的孩子正在測試語音識別氛圍燈
06 對學習保持熱愛,
發揮無限創造力
「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創新·研究」
人工智能課旨在讓孩子們在項目制作中培養人工智能素養,同時鼓勵孩子們自主創新和探究。相信我們的課程能在孩子們心中播下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種子,希望每個在AI人工智能課的孩子都能保持熱愛、發揮無限的創造力~
在這里我也想打個小廣告:如果想讓孩子親身體會做一個人工智能項目的話,我們誠摯邀請來到我們最新研發的、暑假限定的“流浪星球AI機器人創造營”。
我們將用5天時間,先體驗和學習ChatGPT和其原理,然后為它搭配相關人工智能技術、以及軟硬件,最后給它裝上外殼,做一個ChatGPT對話機器人,就像《流浪地球》電影系列里百問百答的“MOSS”一樣。相信這樣從0到1的創造,讓人工智能“為我所用”的過程,能為孩子們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人工智能的內在驅動力!
#ChatGPT對話機器人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