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一線名師點評高考作文:難度適中 讓考生“有話可說”
2023-06-08 13:41:56 來源:鄭州晚報
1
聽新聞

高考作文自然又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2023年河南高考語文使用全國乙卷,今年高考作文題目難度如何?咋寫才能拿高分?本報邀請省會高三一線名師為您解答。

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 楊麗平


(相關資料圖)

題目平和 難度適中

題目中的兩則材料,分別與國際關系、文明互鑒等時代命題相關,揭示的道理卻是普遍的,語言生動形象,蘊含著大智慧。

綜合兩則材料,立意、行文或更應側重對當今國際社會文明互鑒的闡述。當然,其中也蘊含了為人處世的智慧,尤其第一則材料。

總體來說,今年的作文題目既立足個體成長,又開闊視野,凸顯了高考“立德樹人”的宗旨,引導即將步入大學校門、開啟新人生旅程的青年學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處事原則,又引領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視野投向更廣闊的世界,思考文化文明互鑒的話題,以增強文化自信。

對于考生來說,本次作文題目平和、難度適中,應該都有所儲備、有話可說。兩則材料中涉及的“別人”“自己”“一花”“百花”是兩組對應的對立概念,在個體、國家、文明發展的過程中,處理好“自己”發展與“別人”發展的關系,不人為地阻礙別人、別國的發展;在文明演進的過程中,處理好“一花”與“百花”的關系,各文明多姿多彩才是文明應有的姿態。

河南省實驗中學高級教師 潘聰

關注青年成長 注重思辨思維

兩則材料均是個體與群體、局部與整體、小氣候與大環境等之間的辯證關系。命題關注青年成長,切合青年實際,考生有話可說,難度適中。同時,雙材料和關系話題的設置能有效考查考生的思辨思維能力,反映考生的語言駕馭水平。

審題上,考生要抓住兩則材料的共性,整體把握得出一個總的認識,再分別仔細解讀兩則材料,尋找材料表述上、側重點上的差異,并認真閱讀題目要求,進一步尋找寫作線索,明確文體、字數、標題等方面的要求。兩則材料的選取,正是要引導考生思考自己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之間的辯證關系,從而考查考生的人文底蘊和責任擔當素養。

構思上,可以從人與人、群體與群體、國與國三個角度來理解“自己與他人”,與人相處,不可以為別人設障礙、挖鴻溝,要與人為善、以德待人;群體與群體之間,要尊重差異,不要標準單一,心墻高筑;國與國之間,不能只追求你弱我強、損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輸我贏、以鄰為壑,而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個人與群體”側面,可以抓住“春”和“美”的寓意,從青年發展和國家富強的相互關系入手來寫。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