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我校7年級學生Eric Z.與5年級學生Teresa T.在“2024牛津大學編程思維挑戰(OUCC Round1)”中以優異的成績在中國區域賽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OUCC Round2。
G7學生 Eric Z.
全國二等獎
G5學生 Teresa T.
全國三等獎
牛津大學編程思維挑戰賽(The Oxford University Computing Challenge)是由牛津大學為激發青少年編程學習興趣,培訓青少年編程思維能力,以及選拔優秀人才,在2017年創辦的新型編程思維挑戰賽,挑戰題目新穎有趣, 滿足了不同階段學生的需求。在英國,優秀的同學將被推薦參加英國信息學奧賽。
編程思維的極致展現
在AI快速發展的今天, 朝陽凱文把計算機編程納入小學基礎教育課程,孩子們從小掌握計算機硬件知識系統,為STEM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朝陽凱文始終不斷為學生引進優質先進的國際教育資源, 全力發展編程教育與素質教育, 激發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 今年更是從一年級的娃娃抓起,開拓MATI創思課,將數學、AI、科技、創新融合并進,培養精通雙語和技術的一代人。正是有這樣的學術環境和教育資源,朝陽凱文學子能夠在此次編程思維挑戰賽獲得殊榮。
計算機信息技術課堂
“在ICT課堂上,Teresa同學表現得非常出色。她對編程有著濃厚的興趣,總是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在每一次的編程練習中,她都展現出了出色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夠迅速理解并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完成各種復雜的編程任務。
本次她參加了2024年牛津大學編程思維挑戰賽高級組,并榮獲了三等獎,這充分證明了她的編程天賦和努力。在平時的學習中,Teresa的學習態度積極向上,從不滿足于現有的知識,總是不斷地追求進步和自我提升。她勇于挑戰自己,她的成績也激勵了更多的同學去探索編程的奧秘。”
—— 小學部 ICT教師
G7學生 Eric Z.
我第一次接觸編程是很小的時候,爸爸跟我玩兒進制轉換,玩到二進制四則運算,就順便給我講了計算機是如何進行運算的,后來用程序給我寫了一個計算器,還生成了APP放在我的iPad上。我當時看著APP的圖標,覺得太神奇了,仿佛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那大概就是我喜歡上編程的開始。
學校的ICT課和TE課(Technical Engineering技術工程),讓我們從小學就有機會熟悉和掌握計算機的操作及口令語言,尤其是七年級的TE課,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每個人都展開想象力,構思自己的模型和游戲。為了完成我的項目,我學習了Unity,花了近三十個小時,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這讓我意識到編程不僅僅是寫代碼,而是一種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的方式。
編程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它不僅是掌握一門計算機語言,更是理解未來世界的一種方式。編程中對問題的拆解、算法,跟其他學科是相通的,給了我在其他從未接觸過的學科中一個彈射起步;編程過程中不斷的運行測試,鍛煉了我的耐心和意志力,讓我知道每一個目標都需要不厭其煩、契而不舍。
5年級學生優秀編程作業展示
編程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通過編寫代碼,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轉化為現實。在編程過程中,可以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從而激發創造力,培養創新思維。同時,編程又是一個復雜而繁瑣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調試和修改代碼。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斷學習和改進。這種品質不僅對于編程工作有益,也對于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