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幼兒舌尖安全保護網
2022-02-13 09:05:10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一直以來,廚房管理都是幼兒園管理的關鍵陣地。幼兒年齡小,承受能力差,幼兒園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遠大于一般意義上的食品安全。為此,根據《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的要求,我們實施了“防管育并重”系列措施,圍繞“防范為先、管理為重、食育為本”,為全園教師和幼兒筑牢“舌尖”安全屏障。

防范為先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防范”為先,通過“多看、多問、多走”落實幼兒食品安全。

一是重視關鍵環節,多看。我們對食品安全關鍵環節進行梳理,把進貨關、粗加工關、幼兒就餐關等列入關鍵環節。

例如,在進貨關,對每一種原材料采取“兩關三看”和“先檢后入”原則。“兩關”是指供貨商攜帶索證索票和藥殘檢測報告送貨,幼兒園由會計查驗檢測報告收貨,存放在粗加工間,不入庫。“三看”是分別由保健醫生、值班園長、廚房師傅詳細查看。

在幼兒就餐關,每天都有廚房師傅轉班,了解幼兒口味喜好。這個環節也是幼兒最喜歡的環節,每當廚房師傅來到班級,幼兒都會主動說出自己喜歡的飯菜,他們還為每個師傅起了好聽的代號,如“好多魚阿姨”“黏豆包阿姨”,無形中增進了幼兒和師傅的情感。

二是創新思維模式,多問。我們在廚房師傅中開展了“三問一研”活動,三問是昨天的問題整改了嗎?今天的飯菜幼兒吃得如何?明天如何改進?一研是每周的座談研討會,它被廚房師傅們笑稱為“滿漢全席展示會”,幼兒園的很多新菜品就是在這個會議中誕生的。

例如,有一次楊師傅在轉班時,一名幼兒說:“我好想在幼兒園吃到黏豆包啊!”楊師傅回去后,就從網上搜集黏豆包的做法,并根據幼兒的口味進行了改良。幼兒再次吃包子時,黏豆包閃亮登場了。在幼兒的一片“哇”聲中,楊師傅“黏豆包阿姨”的代號誕生了。

三是關注網格管理,多走。我們不僅關注園內環境,也走出幼兒園了解情況。在食材采購方面,我們采取定點采購的方式。此外,膳食管理人員還做好市場調研,蔬菜批發市場和農村大集上經常出現我們膳食管理人員的身影,他們及時了解蔬菜的品種價格,定期更新菜品及烹飪方法,滿足幼兒舌尖需求。

管理為重

幼兒園食品安全一直是家長關注、社會熱議的問題,因此,幼兒園一定要將風險后果前置。

一是評價先行,讓管理過程看得見。評價是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對幼兒園廚房的評價,我們不聽成人匯報,而是關注來自幼兒“舌尖”和“胃口”的反饋。通過“日反饋、周總結、月試吃”三個環節,做好過程管理。每天餐點時間,我們會提供透明的塑料直筒,幼兒通過投放乒乓球的形式,選出自己最喜歡吃的飯菜,評選“最佳美食”和“最手巧師傅”。每周進行總結,以便調整下周食譜。每月設置“好吃一條街”,舉行美食試吃活動,幼兒提前品嘗需要更新的菜品和面點。通過以上活動,保證管理過程公開透明,以此確定對廚房的評價。

二是后果前置,讓管理結果摸得著。我們要求廚房工作人員時刻牢記一個句式:“如果……就……”“如果我規范操作各種設備,我就是安全的;如果我違規操作,就有危險。”這樣就保證了既用正面語言去鼓勵,也用反面案例去警醒。

食育為本

食品安全的受益者是幼兒,但他們更是食品安全的參與者。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幼兒需要有自己的判斷與認知,食育教育與食品安全緊密相連,是幼兒園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環。

一是食育培感情。今天,大多數幼兒都對食品的由來一無所知。我們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以“主題式食育、生活式食育、親子式食育、種植式食育”為課程推進路徑,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激發幼兒熱愛糧食和生活的美好情感。

比如,中(1)班教室陽臺上的小土豆在玻璃杯中發芽了,幼兒興奮地將其移栽到菜園,澆水、施肥、捉蟲……終于收獲了,怎么吃、誰來做等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此引發了“瘋狂的土豆”系列活動。幼兒體驗著勞動、烹飪的樂趣,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了對待食物的方法。

二是就餐重熏陶。餐前環節,小值日生播報菜單,協助教師準備取餐工具和餐桌綠植;進餐環節,幼兒可以選擇和喜歡的朋友,或邀請陪餐老師一起“約會”;餐后環節,幼兒自主清理餐盤,漱口洗手。在自主愉悅的氛圍中,幼兒收獲了好習慣。

三是家園巧引導。我們通過家長課堂、公益短片、親子活動等渠道積極宣傳,將家長吸納為食育課程的參與者。為偏食、挑食、肥胖的幼兒制定飲食指南,指導家長做好科學育兒;在購物時,請家長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甄別食品;以家庭勞動、農活體驗等方式,讓幼兒感受食物來之不易。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壽光市文正教育集團東郭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2年02月13日第2版

標簽: 織密幼兒舌尖安全保護網"> name="descr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