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有“精彩” 家長更安心
2022-02-28 08:10:49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近日,記者走進河北省承德市雙灤區第六小學,校內課后延時服務正按部就班進行:在“小小美食坊”里,二年四班的學生們正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美味蛋撻;四樓的無土栽培項目室,學生們正在細心觀察蘿卜的生長情況……

校長王春麗介紹,學校的延時服務分為兩部分:一是看護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答疑;二是開展課外活動,按照學期課后延時安排表,學生采取走班形式,全員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周五下午則是社團活動時間,滿足更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開設了書法藝術、體育技能、閱讀思維和創新運用等四類課程,學生覆蓋率達到了100%。

“有了延時服務,我下班跟孩子放學正好同步!”五年一班學生高家齊的媽媽霍春菲高興地說。高家齊一家來自內蒙古,霍春菲在本地一家私企工作,爸爸在北京工作。像霍春菲這樣,從學校開展延時服務中受益的家長還有很多。

雙灤區第六小學是一所新建校,目前有18個教學班,在校生760多名,其中71.9%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通過延時服務,學生們可以免費學習電子琴、竹笛、國畫、書法、少兒編程、掌上思維、足球、冰壺等許多課程。這讓學生家長在節約時間成本的同時,也減輕了經濟負擔。

開展延時服務,師資從哪里來?該校一方面是讓校內的全體教師發揮個人所長,擔任相關延時課程的輔導教師。其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王堃利用業余時間到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學習茶藝,并取得茶藝教師證書。美術教師宋哲堅持利用節假日到外地學習,如今成為了學校陶藝課程的“專家”。

另一方面是引智入校。2021年初,在區教體局的大力支持下,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在六小設立了分中心。來自活動中心的10名書法、國畫、航模等方面專業教師走進六小校園,破解了缺乏專業師資的難題,實現了“校內外教育緊密結合、優質資源共享”。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張秋節表示,在學校設立分中心,是助力“雙減”政策落地落實的有益改革和嘗試,下一步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推開。

雙灤六小的做法,是承德市開展校內課后延時服務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早在2018年,該市就將開展課后服務工作作為回應社會關切的民生實事,出臺實施意見、印發實施細則、強化保障措施,確保延時服務扎實開展。特別是實施“雙減”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將延時服務作為推進“雙減”的重要舉措和有力抓手。市政府辦公室專門制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后延時服務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服務對象、內容、時間及方式,為延時服務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我市堅持校內多管齊下、減負提質,校外多點發力、綜合治理,收到了明顯成效。在校內,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優化作業設計,實行分層作業、差異化作業、個性化作業;課后延時服務實現城鄉中小學全覆蓋、學生需求全覆蓋‘兩個100%’的目標,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明顯提升。”承德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成軍說。

《中國教育報》2022年02月28日第3版

標簽: 課后有精彩 家長更安心 meta name=d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