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終于到了讓大家激動興奮的時刻!
今天15時45分,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面向全國觀眾的“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講了。本次太空授課活動依然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第四中學1300余名師生,懷著好奇的心情坐在屏幕前等待聆聽3位宇航員介紹的“小故事”。
“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觀看了兩期天宮課堂,對宇航員在太空的工作、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們天空課堂的授課內容有問天實驗艙介紹、毛細效應實驗、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等。作為我們農村的孩子,我們更期待看看太空水稻的種植吧……”這是八年(5)班班主任張海旭正在給班里的孩子們進行課前介紹。班里的孩子們思索著、期待著、聆聽著……
與此同時,在科技專用教室里,該校科技輔導員" index="0" level="2">薛崇瑿老師與航模社團的孩子們熱烈討論“天宮課堂”第三講的內容。“空中植物的發芽和生長狀態與陸地有什么不同?”當觀看了擬南芥在太空與地球生長的不同后," index="1" level="2">薛崇瑿老師又耐心地給予解答。
生命生態實驗柜、毛細效應、趣味飲水……一個個神奇的現象體現了微重力下天空與地面的區別,普及了載人航天知識,激發了大港第四中學這群農村孩子對科學的極大興趣。
“天宮課堂”學習活動,讓孩子們在神奇的太空課上,看到奇思妙想變為現實,極大地鼓舞了孩子們,使他們的科學意識、想象力、求異思維得到激發。同學們真切地感受到科學實驗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了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空事業的熱情,并立志長大后為我國的航空事業作貢獻。
為落實“雙減”政策,天津市濱海新區始終重視科技教育發展,各學校在硬件軟件師資配備上,特別是專門的科技教室,下大氣力進行提升改造,配備了既專又精的科技輔導員隊伍。在開展好科技類課程的基礎上,積極開發科技教育相關課程資源。科普教育人立志用自己對科技教育的情懷和微薄之力,為祖國科技發展的明天培育良才。
“山河雖無恙,我輩當自強”“少年強則國強”“鄉村振興有我,強國有我”……收看活動的最后,一句句激昂的話語道出了農村孩子們的心聲。飛天夢張力無限,在孩子們心中播種了航天夢、科學夢的種子。
正在該校進行科技輔導員培訓的濱海新區科技教研員劉月升老師告訴記者:“通過天地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們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進而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作為濱海新區的科技輔導員代表,我們將以此次天宮課堂的講授為契機,繼續肩負使命,加倍努力" index="2" level="2">讓濱海新區的科普教育越走越好。”(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徐德明 通訊員 李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