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內傳統優勢食品產區規模要不斷壯大,地域覆蓋范圍進一步拓展,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供應鏈保障能力明顯改善,一二三產融合水平持續優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百億龍頭、千億集群、萬億產業”的地方特色食品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圍繞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龍頭骨干企業,積極培育打造一批全國知名地方特色食品產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業化典型案例。
在這版全新的“國家美食地理”中,龍江“兩大平原”的水稻和大豆、甜菜、黑蜂列入“特色農產品原料基地”專欄;嬰幼配方乳粉、非轉基因大豆制品列入“重點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專欄,成功打卡“國家隊”!
黑龍江入選名錄
《指導意見》印發實施前,按照工信部要求,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已組織省內各市(地)工信局、相關行業協會等梳理并匯總申報了2批次、10大品類的龍江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得到了工信部的充分肯定。主要有:哈爾濱紅腸、嬰幼兒配方乳粉(牛乳粉)、非轉基因大豆制品(豆粉、豆醬、豆油等)、飲用水(天然蘇打水)、俄式糕點(列巴、提拉米蘇等)、齊齊哈爾烤肉(預制菜)、黑龍江大米、綏化鮮食玉米、寶清大白板(白瓜籽)和森林食品等。
齊齊哈爾烤肉
作為龍江地方特色傳統食品的代表之一,哈爾濱紅腸于3月31日接受了中央電視臺“天下財經”欄目的專題采訪。這件原產于東歐的“舶來品”于一百多年前,隨著中東鐵路不斷延伸,經由俄羅斯僑民帶入哈爾濱市。因城而名、因城而興,哈爾濱紅腸憑借嚴謹的選料、考究的配方、獨特的口感,成為哈爾濱這座充滿歐陸風情城市的標志性傳統食品之一。近年來,哈爾濱紅腸“老樹發新枝”,創造發展出更加健康、營養、方便、時尚的新口味、新產品,品牌享譽海內外。作為龍江本地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品牌之一,哈爾濱紅腸制作技藝于2007年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形成了以秋林里道斯、大眾肉聯等為代表的特色產業集群和優勢品牌矩陣。至2022年底,全省采用“哈爾濱紅腸”生產工藝的企業已有50余家,總產值在90億元左右。
哈爾濱紅腸
近年來,黑龍江省著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把改造升級“老字號”作為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助力東北振興的重要任務之一,予以全力推進。奮進新征程,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著力構建“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制定實施產業振興行動計劃,持續推動食品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哈爾濱紅腸為代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非轉基因大豆食品等龍江特色食品產業集群不斷加快高質量集群化發展,產業規模和品種、品質、品牌持續提升,在新時代綻放出健康發展的新活力、新成效。
下一步,黑龍江省將以《指導意見》為指引,全力踐行大食物觀發展要求,在科技、產業、金融、招商、人才等方面持續政策賦能,著力在標準化、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和多元營銷5個方面持續發力,原則上按照“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路徑,梯次推動哈爾濱紅腸、黑龍江大米、嬰幼兒配方乳粉、非轉基因大豆食品等現有食品產業集群圍繞“特”字做大做強,促進鮮食玉米、飲用水(天然蘇打水)、森林食品、甜菜糖等具備地域特點的產業加速集群化發展,積極培育俄式糕點、烤肉(預制菜)等新興特色食品產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讓“老字號”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新活力,示范帶動全省食品工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產業振興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到2026年全省食品產業爭取實現營收4500億元,實現翻一番的目標。
記者:孫銘陽;攝影:孫銘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