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化機械:傳統業務保持行業領先,切入氫能業務深挖發展潛力
1.1. 油氣服務設備領軍企業
(資料圖片)
依托中石化集團,“穩優勢、展新業”創造廣闊前景。公司前身為成立于 1973 年的 江漢鉆頭廠,2012 年由中國石化石油機械制造業務整合重組,并于 2015 年在深交 所上市。公司實控人為國資委,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和中石化資本總計持股 比例為 51.73%,作為中國石化唯一的油氣裝備研發制造和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公司 依托中石化集團煉油化工優勢,主營業務涵蓋石油工程、油氣開發、油氣集輸三大 領域,覆蓋陸地和海洋油氣田,現有主營產品包括油氣開采機械設備、鉆頭鉆具以 及油氣鋼管、油氣鉆采設備檢測服務及氫能裝備等,是油氣服務設備領域的領軍行 業。此外,公司積極發揮傳統業務優勢,不斷向中高端產品導入,并強勢切入氫能 領域打造新增長曲線。
1.2. 子公司及分公司涵蓋石油機械產業鏈及氫能領域
核心子公司及分公司布局石油機械中上游產業鏈及氫能業務,覆蓋鉆頭制造、石油 機械、鋼管制造、設備檢查、氫能等領域。江鉆公司主營鉆頭制造,專利占有量和 實施率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公司研制的鉆頭鉆具助力“順北 56X 井”、“華H100” 突破亞洲紀錄。公司利用自身優勢逐步向深層頁巖油氣勘探開發市場進發,力爭向 上游產業躍進。三機分公司主攻壓縮機制造,進軍壓縮機領域 20 余年,公司建成大 型島嶼式總裝線,可年產大型壓縮機 50 臺、中小型壓縮機 150 臺,并向煉化、海洋 等領域拓展。四機賽瓦公司是中美合資企業,主要負責石油機械及配件,公司成功 研制的大功率防爆固井撬是海洋石油 981 鉆井平臺唯一的國產專用裝備。四機公司 是我國壓裂作業的主力軍,在石油鉆采設備研制方面市場認可度高。世紀派創子公 司主要提供設備檢測服務,取得了特種設備無損檢測機構 B 級資質。氫能方面,錨 定“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局,氫能分公司(機械研究院)自 2021 年起潛心布局氫 能設備的產品供應,充分挖掘湖北省內加氫潛能,力求制氫裝備市場破冰。國際公 司作為石化機械開拓海外市場的貿易紐帶,已將公司產品出口至 40 余個國家。
1.3. 多項業務協同發展,產品矩陣豐富
1.3.1. 石油機械設備業務
石油機械設備產品矩陣豐富。主要的石油機械設備產品包括壓裂裝備、連續管作業 裝備、帶壓作業裝備、高壓流體控制產品、油田井下工具等。在壓裂裝備方面,擁 有 350-5500HP 系列柱塞泵和系列壓裂泵車、高壓管匯及電動壓裂橇、大型成套壓裂機組集成等自主核心技術。連續油管作業機方面,公司擁有注入頭、滾筒等核心 部件和系統集成設計制造技術。
1.3.2. 鉆頭及鉆具設備
公司持續深耕鉆頭鉆具一體化服務,主要產品包括鉆機、固井設備、修井設備、鉆 頭、鉆具、輔助破巖工具等。在保持牙輪鉆頭領先的同時,公司大力研發、推廣應 用金剛石鉆頭、螺桿鉆具、水力振蕩器、扭力沖擊器等產品。其中,在金剛石鉆頭 方面,公司 2022 年金剛石鉆頭年產量首次突破 3000 只,并開發出混合鉆頭、異形 齒鉆頭、孕鑲鉆頭、雙心鉆頭等產品。
1.3.3. 特色檢測業務
特色檢測業務資質良好,綠色創新轉型不斷賦能。公司提供油氣田現場檢測服務, 包括高壓管匯檢測維修、鉆修井機整機及井架底座檢測評估、油氣田開工設備監查、 井控裝置定期檢測、在建長輸管道檢測、煉化壓力容器檢測、鉆修井機關鍵部件檢 測等內容。公司擁有國家認可的實驗室、中國石化授權石油機械檢驗檢測機構、湖 北省石油鉆采設備及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為適應環保的綠色發展需求,突破了 一批檢驗檢測服務綠色轉型核心關鍵技術,成功開發了國內領先的連續油管在線檢 測裝置。
1.3.4. 氫能裝備業務
公司積極搶灘布局“制、儲、加、運”全產業鏈。制氫端,公司聚焦制氫裝備產品 攻關,在集團可再生能源制氫的規劃下,未來有望推出相關制氫設備。加氫端,公 司立足于 30 余年生產天然氣壓縮機的優勢,成功研制出氫氣壓縮機、加氫機等產 品,“加氫、制氫一體化成套裝備技術”現已亮相,并制定加氫站成套解決方案。輸 氫端,主要產品有輸氫鋼管等。生產建設上,公司依托中國石化壓縮機國產化基地, 提供集交通車輛加氫、工廠測試供氫為一體的加氫供氫一體站、氫能裝備實驗室等。
1.4. 主營收入呈增長態勢,傳統業務毛利穩中帶增
公司營業收入近年呈增長態勢。2017-2022 年,公司營業收入由 39.94 億元大幅增長 至 77.52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4.18%。從業務構成角度來看,石化機械設備業 務為公司業績主要貢獻,公司石油機械設備業務營業收入由 2017 年 16.75 億元增至 2022 年 35.59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6.27%,2022 年營收占比為 45.91%。油氣 鋼管業務營收占比相對穩定,2022 年油氣鋼管業務營收為 25.44 億元,同比增長 22.06%。國內方面,隨著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長,天然氣“全國一張網”體系加速完 善,公司油氣鋼管業務有望充分受益;海外方面,公司依托沙特阿美認證優勢,布 局中東、東亞等管道項目,成功獲取批量鋼管訂單。鉆頭及鉆具業務穩中略增,2022 年營業收入為 9.11 億元,同比增長 9.28%,主要得益于示范工程效應使得“三桶油” 市場進尺占比提升,疊加單價較低的牙輪鉆供應數量增加,導致鉆頭鉆具產銷量大 幅增長。從毛利率來看,2017-2022 年,公司石油機械設備業務毛利率均維持在 20% 以上,為毛利主要貢獻。
2. 國企改革逐步推進,財務指標煥發新活力
2.1. 國企“雙百行動”改革啟動,公司作為試點率先改革
2018-2020 年期間,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在中央企業子企業和地方骨干企業開展試 點。石化機械作為中國石化唯一的油氣技術裝備研發、制造、技術服務企業,在行 業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加之市場競爭加劇,海油發展、杰瑞股份的競爭壓力使石 化機械緊迫進行改革。
2.2. 改革指標不斷演變,及時調整改革方向
2.2.1. 改革體系逐步優化,改革要求逐漸細化
2018 年開展“雙百行動”綜合改革試點企業,著重在 2018 年至 2020 年間,全面落 實“1+N”系列文件要求;2020 年是“雙百行動”末年,考核指標體系變為“兩利 三率”;2021 年增加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兩利三率”調整為“兩利四率”;2022 年對“兩利四率”進一步要求,努力實現“兩增一控三提高”;2023 年新一輪的國 企改革開啟,重點在于“一率五率”,努力實現“一增一穩四提升”。
2.2.2. 公司及時調整改革方向,不斷優化改革措施
2018 年至今,公司改革方向由人事、勞動、分配制度轉變為資產負債結構的優化, 再到市場化經營機制的激勵,并針對不同的改革方向積極采取相應改革措施,成效 顯著。
2.3. 國企改革初現成效,財務指標發展態勢逐漸向好
2.3.1. 主營業務收入穩步增長,歸母凈利潤總體上升
2017 年至 2019 年,由于國際油價的回升及國內重大油氣鋼管建設項目陸續啟動, 公司搶抓國際與國內雙重利好機遇,產銷量大幅增加,營業收入由 2017 年的 39.94 億增至 2019 年的 65.88 億,歸母凈利潤由 0.09 億增至 2019 年的 0.25 億。2020 年 公司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產銷受阻使得公司產品收入減少至 62.13 億,同比下降 5.69%;歸母凈利潤下降至 0.07 億,同比下降 71.45%。2021 年公司啟動實施“培育 單項冠軍,推進兩個轉型,打造百億企業”戰略,營業收入回升至 69.51 億元,歸 母凈利潤增加至 0.45 億,同比增加 525.35%。2022 年公司保持向上的發展局面,實現營業收入 77.52 億元,歸母凈利潤達到 0.52 億。2017 年至 2022 年營業收入年均 復合增長率達 14.18%,歸母凈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42.02%。
2.3.2. 國企改革降低費用率,凈利率呈回暖趨勢
2020 年全球原油需求疲軟,油價同比大幅下跌,公司產品收入較上年有所減少,凈 利潤下降 32.13%。2021 年公司在“培育單項冠軍,推進兩個轉型,打造百億企業” 的戰略指導下,加大科技創新、推動產能提升、加強服務轉型資源配置,使凈利潤 有所回升,凈利率呈上升趨勢。公司的毛利率在 2020 年之后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 是 2020 年之后按照新收入準則調整列報口徑,將銷貨運雜費等相關支出由銷售費 用轉入成本核算,使得毛利率下降。從 2018 年公司開始實施國企改革,銷售費用率 和管理費用率顯著下降,銷售費用率由 2018 年的 7.1%下降至 4.5%,管理費用率由 2018 年的 6.9%下降至 4.4%,費用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凈利率。
2.3.3. 改革精簡員工人數,人均創收與創利持續增長
公司通過人事制度、勞動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治理、用工、激勵機制,精簡生產人員數量,由 2018 年的 3461 人減少至 2022 年的 2783 人,在職員工人數由 2018 年的 5443 人下降至 2022 年的 5020 人。2022 年人均創收 154.42 萬元,2018 年 至 2022 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14.33%;2022 年人均創利達 1.03 萬元,2018 年至 2022 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42.47%。
2.3.4. 財務指標煥發新活力,有望滿足新一輪國企改革考核要求
2023 年 3 月,國資委對國企改革作出新的部署:國有企業對標開展世界一流企業價 值。新改革考核指標體系更加注重盈利質量,因此“一利五率”對于衡量公司的發 展狀況具有參考意義。通過對石化機械“一利五率”分析,發現其在近五年利潤總 額的增速高于全國 GDP 增速,滿足“一增”要求;其資產負債率 2017 年至 2022 年 分別為 72.86% / 75.51% / 77.98% / 76.07% / 75.29% / 69.82%,基本維持穩定,滿足 “一穩”要求;其凈資產收益率由 2017 年的 0.54%增加至 2022 年的 2.06%;營業 現金比率由 2017 年的 1.19%增加至 2022 年的 6.16%;研發費用投入強度由 2021 年 的 3.97%增加至 2022 年的 4.01%;公司勞動生產率由 2017 年的 69.59%增加至 2021 年的 134.9%。雖比率有所波動,但大致趨勢向好,滿足“四提升”。
2.4. 實行限制性股權激勵計劃,促進公司正向發展
公司在 2023 年 3 月 23 日以 4.08 元/股的價格首次授予 180 名激勵對象共計 1,466.4 萬股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計劃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為了三批次解除限售,對授予 登記完成之日起的 24、36、48 個月,公司分別設立了滿足解除限售條件的業績考核 標準,從 EOE、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和經濟增加值(EVA)指標完成情況三個方面需 達到自身要求和同行對比標準,有望促進業績大幅增長。
本激勵計劃限制性股票的首次授予價格為 4.08 元/股,首次授予日(2023 年 3 月 23 日)石化機械股票的收盤價格為 7.06 元/股,則每股限制性股票的公允價值為 2.98 (7.06-4.08=2.98)元/股,公司首次授予的 1,466.4 萬股限制性股票應確認的總成本 為 4,369.87 萬元。該費用由公司在相應年度內分期確認,2023 年至 2027 年各年攤 銷限制性股票費用為 1,315.01 / 1,578.01 / 971.08 / 445.08 / 60.69 萬元。
3. 油氣行業回暖,傳統業務迎來新增長
3.1. 原油市場從低谷走向復蘇,行業景氣度回升
油氣需求穩步增長,油價從低點回歸高位。2020 年初受新冠疫情與主要產油國大幅 降低原油價格的影響,原油供需出現巨大缺口,導致原油價格下滑至歷史低點。2021 年,OPEC+采取干預措施,通過削減產量來支撐原油市場,加之疫情逐步得到控制, 國際社會對油氣資源需求愈發旺盛,導致國際油價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布倫特油價 一年上漲超過 50%,創下 5 年來最大年度漲幅。2022 年布倫特原油現貨均價為 99 美元/桶,同比增長 39.7%,升至 2014 年以來經濟通脹調整后的最高價格,油氣行 業景氣度回升。
油價快速回升高位,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刺激生產。2011-2021 年,全球石油需求整體 呈現增長趨勢,年消費量從 2011 年的 40.15 億噸增長至 2021 年的 42.46 億噸,CAGR 為 0.56%;原油需求的上漲帶動產量增長,從 2011 年的 40.10 億噸增長至 2021 年 的 42.21 億噸,CAGR 為 0.52%。2021 年 4 月以來油價大幅上漲,全球原油產量也 跟著回升,2021 年全球原油年消費量同比增長 5.7%,年產量同比增長 1.2%。油價 與原油的產銷量密切相關,隨著 21 年油價反彈,原油的產銷量也隨之迅速增長。
3.2. 國內油氣資本開支上升,油服市場回暖
三桶油資本開支與油價緊密相連,資本開支是國內油服行業的晴雨表。油田技術服 務和裝備行業是指在油氣田勘探、開發和生產的過程中,從事物探、鉆井、測井、 錄井、固井、完井、井下作業、工程和環保服務、開采油氣、修井和增產等技術服 務,因此當油價上漲導致勘探開發的資本支出增加時,鉆井數量會隨之增加,油服 行業因此受益。2015-2016 年國際油價處于低位,導致三桶油的資本開支也大幅減 少,油服行業景氣度隨之低迷,隨著 2021 年油價反彈,三桶油資本開支也得到提 升,油服行業景氣度回暖。
國內油氣資本開支回歸高位。2022 年,中石油資本支出 2743.07 億元,同比增長 9.2%,勘探與開發部分資本支出 2215.92 億元,同比增長 19.6%;中石化資本支出 1890.95 億元,同比增長 12.6%,勘探與開發部分資本支出 833.2 億元,同比增長 18.2%;中海油資本支出 1003.57 億元,同比增長 14.6%,勘探部分資本支出 204.56 億元,同比增長 11.7%,開發部分資本支出 799.01 億元,同比增長 14.9%。預計 2023 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資本開支稍有回落,中海油的資本開支將繼續增長。國內龍頭 油服行業將顯著受益我國三桶油穩中向上的資本支出環境,業績有望改善。
3.3. 頁巖油氣發展前景向好,帶動設備需求增長
油氣占我國能源生產結構比例穩定,保障頁巖油氣開采量穩步增長。頁巖油和頁巖 氣分別屬于石油、天然氣的一種,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石油和天然氣歷年來 在能源生產結構中占比之和十分穩定,2021 年兩者共占比 12.7%,根據 GEI 發布的 《中國 2030 年前碳達峰研究報告》,2025 年石油、天然氣預計分別占我國一次能源 結構的 18%、9%,2030 年分別為 17%,10%。由于能源安全的需要,未來國內石 油、天然氣的進口比例預計會逐步縮小。因此,頁巖油頁巖氣的開采在一定程度上 有所保障,開采量有望持續增長。
我國頁巖油氣資源豐富。頁巖油技術可采資源量為 44 億噸,位居世界第三,頁巖氣 技術可采資源量為 32 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占全球頁巖氣技術可開采量的 14.7%。美國、中國、加拿大是當前世界上唯有的實現頁巖氣商業化開采的三個國家。 我國目前頁巖油氣可開采的空間較大,未來開采力度將會不斷加大。
我國頁巖氣開采位于早期階段,未來可開采空間較大。2022 年我國頁巖氣產量為 240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4.3%,天然氣產量為 2200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6.8%。但 2021 年我國頁巖氣占天然氣產量比重僅為 11.2%,而同期美國占比已達 84.4%,表 明我國頁巖氣仍有很大開采空間,為增加天然氣資源供應,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 調整能源結構,我國未來將會大力推動頁巖氣勘探開發,提高其在天然氣產量中的 占比。根據國家能源局頒布的《頁巖氣發展規劃(2016-2020 年)》,我國目標于 2020 年實現頁巖氣產量達到 300 億立方米,2030 年產量達到 800-1000 億立方米,目前 我國頁巖氣實際產量與目標產量尚有差距,發展空間較大,為了實現規劃目標,未 來我國開采頁巖氣的力度將會持續加大,同時也帶動其開采設備的需求增長。
我國出臺多項政策,助力頁巖氣行業開發進程。為了提高我國油氣資源的自主性, 國家頻繁出臺相關政策推進頁巖氣開發力度。產量方面,國家能源局出臺的《頁巖 氣發展規劃(2016-2020 年)》中提出 2020 年實現頁巖氣產量 300 億立方米,并于 2030 年產量達到 800-1000 億立方米。稅收方面,財政部出臺的《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 策》中提到中央財政對頁巖氣開采企業2012-2015年的補貼標準為0.4元 / 立方米, 2016-2018 年為 0.3 元/立方米,2019-2020 年為 0.2 元/立方米。《關于對頁巖氣減 征資源稅的通知》中要求 2018-2021 年對頁巖氣資源稅減征 30%,2022 年財政部與 稅務總局宣布將減免 30%的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延長至 2023 年底。通過我國頒 布的一系列加碼加持政策,我國頁巖氣有望得到迅速發展。
頁巖油氣開采力度的加大,鉆完井設備需求有望持續上漲。我國逐步形成了“鉆井、 壓裂、生產”一體化交叉平臺式“工廠化”生產模式,壓裂技術成為了頁巖油氣、 致密氣等非常規油氣開發的關鍵。根據 IEA 統計,壓裂設備與鉆機設備是鉆完井過 程中的核心設備,2014 年在頁巖氣鉆完井成本中分別占比 24%、15%。隨著我國目 標 2030 年頁巖氣產量達到 800-1000 億立方米,頁巖氣開采活躍度上升,預計未來 幾年內壓裂設備與鉆機設備的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3.4. 公司受益于油氣行業回暖,傳統業務發展向好
油氣行業景氣度恢復,公司傳統業務有望實現高增長。2022 年,隨著全球經濟持續 回暖,國際社會對油氣資源需求穩步增長,加上俄烏戰爭引發了油氣資源供應恐慌, 國際油價從低谷反彈至高位持續運行。同時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減少能源對外依 存度,我國針對油氣行業制定了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國內油氣業務因此保持 繁榮。隨著上游業務的發展,油氣裝備行業的市場需求愈發旺盛。公司主導產品涵 蓋鉆采裝備、鉆完井工具、集輸裝備三大領域,其中石油機械是公司營收占比最大 的業務版塊,石油機械和鉆頭業務板塊的毛利率水平較高。因此,公司的傳統業務 情況有望受益于油氣行業的景氣上升。
國內油服行業存在一定的壟斷現象,國營企業占有更大優勢。“三桶油”下屬國營油 服企業市占率高達 85%,民營油服企業市占率為 10%,國外油服企業市占率為 5%。 石化機械是中石化唯一的油氣裝備工具研發、制造與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在國內油 服行業中處于領軍企業。其中子公司四機廠、四機賽瓦、三機廠主要為公司石油機 械板塊提供貢獻,2022 年四機廠與四機賽瓦營收共占公司 40.4%營收。
三桶油資本開支回歸高位,公司盈利水平得到較大提升。2022 年三桶油資本開支為5637.60 億元,同比增長 11.3%,公司營收為 77.52 億元,同比增長 11.5%,歸母凈 利潤為 0.52 億元,同比增長 15.8%;可比公司杰瑞股份的營收同比增長 30%,歸母 凈利潤同比增長 41.5%。油服設備企業的營收和利潤與油氣行業的景氣度密切相關, 三桶油的資本開支對公司的營收利潤水平會產生較大影響。
壓裂設備市場空間廣闊,公司作為領軍企業有望受益。在我國“863”項目的支持下, 壓裂設備及其關鍵部件柱塞泵已經實現國產化。國內供應商包括杰瑞股份、石化機 械(四機廠)、寶石機械、北方重工、南陽二機、中油科昊、山東科瑞、三一重工等。 國內掌握壓裂裝備集成系統控制技術的主要包括杰瑞股份、石化機械、寶雞石油機 械。盡管行業涌入了許多新玩家,但出于可靠性與安全性考慮,石化機械和杰瑞股 份由于技術積淀,在國內壓裂設備市場成為雙巨頭。隨著全球對頁巖油氣開采力度 加大,壓裂設備市場需求也將得到進一步擴大,預計到 2025 年全球壓裂設備市場規 模達到 47.1 百萬 HHP,新增壓裂設備市場空間總計達 2000 億元。
公司是壓裂裝備行業龍頭,產品得到廣泛應用。市占率方面,2019 年石化機械壓裂 設備市場份額占 23%,是國內壓裂設備領軍企業。產品端方面,公司擁有 350-5500HP 系列柱塞泵和系列壓裂泵車、混砂車、儀表車、管匯車、高壓管匯及電動壓裂橇、大型成套壓裂機組集成、大排量連續混配、網絡控制等自主核心技術。業績端方面, “國家 863 計劃”項目 2500 型成套壓裂機組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各大油田重點項目 施工作業,在重慶涪陵頁巖氣大型儲層改造壓裂施工中大量應用,創造多項施工紀 錄。產能方面,分公司三機廠可年產大型壓縮機 50 臺、中小型壓縮機 150 臺,是國 內生產往復式天然氣系列壓縮機數量最多的廠家。 壓裂設備關鍵零部件國產替代加速,公司技術領先有望提升市場份額。從關鍵部件 來看,發動機、柱塞泵、變速箱、底盤占總成本的 75%以上。發動機占總成本的 25% 以上,主要進口康明斯、卡特、奔馳、MTU 等;柱塞泵國產化技術較為成熟,杰瑞 股份、四機廠可以實現主流產品序列的柱塞泵自供;變速箱目前基本實現國產化, 但業內目前仍以進口產品為主;三一重工可對底盤進行自產。隨著壓裂設備國產化 的程度越來越高,公司壓裂設備在市場的份額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公司加大電動壓裂裝備、螺旋焊管、壓縮機投資力度。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居高不 下,非常規油氣占比持續提升,電驅壓裂服務需求隨之增長。隨著下游客戶對電動 壓裂裝備成本和技術優勢的認識不斷加深,未來電動壓裂裝備有望在川渝和新疆地 區裝備租賃服務上獲得更大優勢,預計電驅壓裂市場規模將會大幅提升。2022 年公 司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 1.63 億股,募集資金總額 10 億元,募集資金凈額達到 9.94 億元,主要圍繞電動壓裂裝備、螺旋焊管與壓縮機項目,公司現有產品的產能利用 率和產銷率處于較高水平,部分產品產能已無法滿足訂單需求,本次募投項目可以 擴大電動壓裂機組的產能,在前期項目良好積累的情況下,繼續生產投入 3 套電動 壓裂機組。截止 2022 年底,公司電動壓裂裝備已投入 2.25 億元,投資進度達到 70.24%,實現年度效益 0.06 億元;螺旋焊管機組升級更新改造工程已投入 0.64 億 元,投資進度達到 88.05%。
“全國一張網”體系愈加完善,公司油氣鋼管業務營收占比提升。油氣鋼管是解決 當前油氣產消區域矛盾的主要手段,2021 年來的油價反彈導致的油氣勘探開發的投 資增長,有利于油氣鋼管的建設項目發展。此外,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長,其基礎設 施建設進度加快,推動天然氣“全國一張網”體系加速完善,包括管道在內的天然 氣產業規模將不斷擴大。石化機械的油氣鋼管業務主要由分公司沙市鋼管廠負責, 鋼管年產能 100 萬噸,彎管年產能 2 萬噸,涂敷鋼管年產能 600 萬平方米,實現油 氣輸送焊管產品全品種覆蓋。石化機械先后為“青寧”、“鄂安滄”、“新氣外輸”管 道工程提供油氣鋼管。2022 年公司油氣鋼管營收 25.44 億元,同比增長 22.1%,營 收占比 32.8%,同比增長 9.5%,毛利率 5.1%,同比增長 22.6%;鋼管銷售量 31.9 萬 噸,同比增長 3.0%,生產量 32.2 萬噸,同比增長 3.9%。報告期內依托沙特阿美認 證優勢積極運作中東、東亞等管道項目,成功獲取批量鋼管訂單。
4. 抓住發展新風向,背靠中石化布局氫能領域
4.1. 加氫站規劃加速,有望成為氫能產業發展新風向
加氫站建設規劃加速,各省市出臺政策支持。隨著氫能全產業鏈的蓬勃發展,加氫 站作為新興產業鏈下游,建設發展勢頭正盛。2022 年,全國各省市出臺規劃文件, 布局各地加氫站建設。廣東、河北、天津、重慶提出于 2022 年建成加氫站 30/25/10/10 座,內蒙古、河南、北京、山西計劃于 2023 年建成加氫站 60/50/37/17 座。至 2025 年,各地方規劃建設加氫站超 1000 座,其中廣東、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五省 位列前五,其計劃建設加氫站數量分別達到 200/100/100/100/98 座。
實際建設進度低于規劃,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對標規劃預期看,2022 年全國各省市 共計建成加氫站 22 座,較 2021 年建成數量(112 座)下降 80.4%,未達到 2022 年 建設規劃總量(超過 75 座)。對標加油站數量看,2022 年全國累計建設投運加氫站 274 座,廣東、山東、江蘇分別以 47 座、27 座、26 座位列前三,而全國加油站數 量超過 11 萬座,加油站的加氫布局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對標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態 勢看,上游制氫、下游氫燃料電池車的產業發展較為迅速,加氫站建設具有巨大發 展空間。
4.2. 中石化布局制氫、加氫站項目,潛在市場空間大
中石化發揮企業優勢,致力于打造國內第一氫能公司。中石化氫能產業布局覆蓋氫 能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涉及氫氣制備、提純、儲運、充裝等多項業務,基于原有的 油氣服優勢,打造“油氣氫電服”一體化的綜合能源服務商。目前,中石化制氫能 力達 350 萬噸/年,占全國總產量的 14%;綠電制綠氫項目實現 2 萬噸/年產量,投 用 30 標準立方/時 PEM 制氫設備;氫提純充裝能力達 1.2 萬噸/年。中石化不斷開拓 氫能發展布局,未來潛力巨大。
基于全國加油站網絡,進軍國內加氫站市場。中石化圍繞“一基兩翼三新”產業格 局,加快推進氫能源落子布局。2019 年 7 月 1 日,中國石化廣東佛山石油樟坑油氫 合建站建成投用。作為中國首個加氫站,集油、氫、電能源供給及連鎖便利服務于 一體,日加氫能力達到 500kg,為加油站轉型布局加氫提供了示范。截至 2022 年底, 中石化累計建成加氫站數量達 98 座。根據公司公告,預計 2025 年將建成 600-1000座加氫站,實現總加注能力 12 萬噸/年。
加氫站建設規模大,設備投資額高。根據《我國加氫站建造趨勢分析》,我國日加注 能力位于 500-1000kg/d 區間的加氫站數量超過 109 座,占比約為 68.6%。日加注能力 小 于 500/500-800/1000-1200/ 大 于 2000kg/d 的 加 氫 站 總 投 資 額 分 別 為 為 1200/1500/1800/2180 萬元。按照中石化加氫站建設目標,2023-2025 年保底需新建 502 座加氫站,力爭新建 902 座加氫站。若新建加氫站日加注能力滿足當前加氫站 市場分布規律,則對應潛在設備市場空間至少為 77.3 億元,上限可達 138.9 億元。
4.3. 公司背靠中石化,形成加氫站成套裝備解決方案
石化機械有望受益于中石化加氫站建設,提供氫能產業鏈關鍵產品。公司積極貫徹 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部署,立足公司制造優勢,服務中石化“打造第一氫能公司”總 體部署,在制氫、加氫、輸氫等專業領域為用戶提供關鍵設備產品、技術與服務, 積極構建氫能關鍵設備研制與服務體系,形成成套裝備解決方案。公司圍繞加氫站 建設,研制 22MPa 大排量隔膜壓縮機、綠電輸氫壓縮機、輸氫用高頻焊接鋼管、 900MPa 液驅氫氣壓縮機、35MPa 加氫機、45MPa 順序控制盤、35MPa 加氫站站控 系統等重點產品。
依托中石化加氫站建設規劃,公司壓縮機潛在市場廣闊。根據《我國加氫基礎設施 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分析》與《2022-2027 年中國加氫站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戰略規劃報告》,加氫站中核心設備有壓縮機、儲氫瓶組和加氫機,其中壓縮機占設 備總成本占比最高,高達建站費用的 25%~30%。按照中石化 2023-2025 年 502-902 座加氫站建站規劃,預計壓縮機潛在市場空間 19.3-44.4 億元。
5. 盈利預測
我們按照以下假設對公司未來業績進行預測: 1) 石油機械業務:石油機械業務為公司營收主要貢獻,毛利率水平較高。隨著油氣 行業景氣度回升,疊加頁巖油氣開采力度的持續加大,壓裂設備市場空間廣闊, 公司作為領軍企業加大電動壓裂裝備投資力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因 此假設 2023-2025 年該板塊營收增速分別為 11% / 10% / 10%,2023-2025 年毛 利率分別為 20.1% / 20.5% / 21%。 2) 油氣鋼管業務:油氣鋼管是解決當前油氣產消區域矛盾的主要手段,2021 年來 的油價反彈導致的油氣勘探開發的投資增長,疊加天然氣“全國一張網”體系加 速完善,均利好油氣鋼管建設項目。因此假設 2023-2025 年該板塊營收增速分別 為 10% / 10% / 10%,2023-2025 年毛利率分別為 5% / 5% / 5%。 3) 鉆頭及鉆具業務:依托示范工程效應,提升三桶油市場進尺占比,產品結構變 化,單價較低的牙輪鉆頭數量增加,鉆頭鉆具產銷量大幅增長。因此假設 2023- 2025 年該板塊營收增速分別為 6% / 6% / 6%,2023-2025 年毛利率分別為 25% / 25% / 25%。 4) 其他業務:公司氫能業務包含于其他業務板塊,隨著我國加氫站規劃加速,未來 市場空間巨大。此外,公司有望受益于中石化加氫站、輸氫管道建設,提供氫壓 縮機、輸氫管道等核心產品。因此假設 2023-2025 年該板塊營收增速分別為 18% / 20% / 20%,2023-2025 年毛利率分別為 20% / 20% / 20%。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