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方城縣實驗初中的勞動實踐基地里,風吹麥浪,新麥飄香,金黃的麥穗隨風搖曳,整個麥田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23年6月2日,八3八4班的孩子們走進勞動實踐基地,開展“收割麥子,體驗農事”勞動實踐活動。
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進入勞動實踐基地。在收割之前,張鼎老師首先對學生進行了勞動安全教育,講解了勞動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保障收割勞動的安全進行。勞動實踐基地的師傅,細心地給每個小組的同學們介紹了小麥的管理技術和傳統的鐮收方法,演示了鐮刀的用法和正確的割麥姿勢:收割時,手心朝外抓住麥稈,鐮刀和身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朝根部割開。然后手把手地指導、糾正孩子們的動作,掌握動作要領后才交給學生自己收割。
學生們依次拿上鐮刀,學著老師的樣子彎腰揮鐮割麥。一開始都還有點生疏,但熟能生巧,經過多次的嘗試練習,學生們漸漸地掌握了技巧。只見他們一手握著麥稈,一手持著鐮刀,斜方向起落,動作一氣呵成,麥子就這樣在他們的手中舞蹈著、跳躍著。“唰唰”的鐮刀與麥稈合奏出交響樂,演繹著孩子們豐收的喜悅。
按照分工,身體強壯的同學負責運麥子,把割下來的麥子一捆一捆地運到場地上攤起來晾曬,一趟又一趟,任憑汗水直流,也沒有一個同學喊累。身材矮小的女生也不甘示弱,她小小的身軀在麥田間來來回回不停穿梭,時而眼睛搜尋,時而彎腰撿起,自覺撿拾收割后掉落在麥茬間的麥穗,來個“顆粒歸倉”,不讓一根麥穗遺留在田里。
沉甸甸的麥穗,沉甸甸的收獲,額頭上的滴滴汗水,正是豐收的最好寫照,同學們近距離地觸摸了成熟的小麥,扎手的麥芒、飽滿的顆粒、金光的麥秸。大自然的生命如此神奇,同學們體驗著生命的完整,感受著收獲的快樂。
實踐出真知,勞動育新人。在收麥子的活動中,同學們親近了自然,感受到了農作物的生長,更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果實的來之不易。方城縣實驗初中將因地因時制宜,持續創新育人形式,通過豐富多彩勞動實踐課程,讓學生們感受自然之美、體驗勞動之樂。
(通訊員 程軍 供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