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又雙叒叕登上特搜了。
前幾天,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推文中公開表示,特斯拉樂意授權自動駕駛技術給其他車企,他指出:“特斯拉渴望為其他汽車公司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幾年前,我們免費授權所有專利。現在,我們正在讓其他公司使用我們的超級充電網絡。也很樂意授權Autopilot/FSD或其他特斯拉技術。”
此言一出,立刻引發了業內的熱烈討論,要知道,作為特斯拉重要的賣點之一,FSD不僅是特斯拉主要的盈利來源,而且一直以來都被視為“護城河”一樣的存在,對外開放FSD,意味著購買其他品牌的汽車也能享受到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馬斯克這么做究竟在打什么算盤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01“絕不打造圍墻花園”
這并非馬斯克第一次提出要把特斯拉的FSD授權給其他車企。
2021年1月27日,在特斯拉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就曾透露,特斯拉對許可其軟件持開放態度,這包括Autopilot以及為改進其自動駕駛技術而構建的神經網絡訓練,并提出已就將Autopilot授權給其他OEM進行了一些初步討論。“特斯拉的理念絕對不是打造圍墻花園。”馬斯克當時稱,非常樂意將這些自動駕駛技術授權給其他汽車公司。
這一問題在去年1月再度被提及,當時特斯拉剛舉辦完2021年財年財報電話會議,馬斯克在推特上回復一位推友時直言:“特斯拉將支持其他廠商的FSD授權”。
雖然特斯拉早在2014年就公開了不少專利技術,但這些技術顯然都不能和FSD同日而語。據悉,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產品可分為3個類別,包括AP、EAP和FSD。其中,最高級別的就是FSD,主要功能包括導航輔助駕駛(NOA)、自動變道、自動泊車、智能召喚、交通信號識別、(基于導航路線的)城市道路自動轉向等,目前僅在北美地區有Beta版,美國售價為1.5萬美元,加拿大售價1.75萬美元(現在可以申請一個月的試用權)。
根據特斯拉官方給出的數據,FSD Beta的增長非常驚人,截至 2023 年 3 月,FSD Beta 累計行駛已經接近 2 億英里(約 3 億公里)。但對于馬斯克來說,這還遠遠不夠,馬斯克寄予了 FSD 相當大的野心。在股東大會 Q&A 的環節中,有一位股東嘗試問過馬斯克對 FSD 最終構想以及 FSD 預計能獲取的峰值利潤率。馬斯克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復雜的問題,但他緊接著透露,當 FSD(全自動駕駛)真正實現,汽車的使用頻率可能會是今天的 5 倍之多。如果一款車的利潤率在 20%-25%,使用頻率再提升五倍,整體的汽車銷售利潤率將會迎來爆發。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曾認為,未來,特斯拉經常性軟件收入價值可能會超過其硬件業務的價值,而馬斯克也信誓旦旦地表示過:“自動駕駛軟件將成為特斯拉最重要的盈利點。”將“最重要的盈利點”拱手讓人,難道真的是因為作為“人類之光”,馬斯克為全人類謀福祉而不求回報嗎?
02數據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從2014年至今,特斯拉的FSD經歷了多輪迭代,幾次進化,截至目前,其FSD Beta版用戶已累計行駛1.9億英里。馬斯克表示,FSD beta的發展非常迅速,未來其安全性將遠遠超過人類駕駛員,達到10倍的安全性水平。
然而,即便是像馬斯克這樣“激進”的人,也坦言,盡管目前FSD已達到自動駕駛發展的“較高階段”,但真正的突破還未實現。他甚至強調,雖然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在安全性方面已超過人工駕駛,但這并不意味著車主可以完全放任車輛自行駕駛,仍需有人監督。
可以看出,“實現突破”才是馬斯克對外開放FSD的真正目的。和今年突然走紅的聊天機器人程序一樣,FSD同樣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以及神經訓練,一旦FSD的規模、數據積累邁過某一個門檻,就能實現爆發式增長,屆時完全自動駕駛的到來很可能就是一瞬間的事。這一過程,我們已經在機器人聊天程序上看到了。
值得指出的是,特斯拉必然不會完全、無償地公開和共享FSD技術。業內人士推測,特斯拉可能會采用黑盒模式,其他車企無法獲得底層代碼,此外或許還需要向特斯拉購買相關的芯片、傳感器等。“更可怕的是,如果想全方位適配FSD ,其他車企電子電氣架構的設計標準可能也要參照特斯拉,原有的安全系統、動力系統被打破不說,產品也將喪失屬于自己的獨特性。”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表示。
03不能掉以輕心 也不用杞人憂天
這還不是最讓人擔心的。行業專家指出,作為軟件,FSD顯然具有“贏者通吃”的特征,一旦收獲大量用戶的認可并獲得成功,那么其他類似軟件基本就沒有市場了。同樣的事情已經發生在智能手機領域,目前安卓手機市場份額超過80%,全球出貨量排得上名次的智能手機,搭載的幾乎都是安卓系統,剩余的份額則幾乎被蘋果的iOS系統占據,憑借于此,蘋果和谷歌確立了自己在智能手機時代的江湖“霸主”地位。
如果馬斯克這一思路獲得成功,那么未來的特斯拉將不再是純粹的整車制造商,同時也有可能成為Tier 1供應商,為其他車企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另外,FSD或許會與安卓系統一樣,令其他車企產生依賴,并對其他智能駕駛供應商以及車企形成打壓。
不過,行業也大可不必太過杞人憂天,就算特斯拉對外開放了FSD,愿意完全采用的車企可能也不會太多。一方面,FSD的安全性和競爭力還有待考證。前不久,公共及商業咨詢公司 Guidehouse Insights 發布了一份對全球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競爭力分析報告,Mobileye、Waymo、百度和 Cruise 位居前四,而特斯拉卻不幸排名墊底,評分僅28分,報告指出,特斯拉過于依賴其“全自動駕駛”軟件包,并沒有真正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此外,特斯拉還缺乏與其他行業參與者或監管機構的合作意愿。
另一方面,和華為曾經力推的HI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頻頻受阻一樣,有實力和野心的整車企業,絕對不會把未來智能汽車的“靈魂”——自動駕駛系統,完全交給別人,供應商不行,更遑論是身為同臺競爭者的特斯拉。
事實上,在特斯拉專利開源的誠信協議中,也有著鮮為人知的“霸王條款”。細看特斯拉專利開源的誠信條款,如果一家車企想要免費使用特斯拉的專利,他們就不能起訴特斯拉侵犯自己的專利。換句話來說,這變相剝奪了車企在專利基礎上創新的自由,特斯拉可以安全地使用利用自家專利創新的專利技術,即使該車企沒有將這項技術開源公布,也無法對特斯拉追究侵權責任,這份潛在的代價,足夠嚇退一大批掌握自主技術的車企。
大型車企擁有廣泛且成熟的專利組合,與特斯拉合作無疑是丟掉“靈魂”;而對于一些初創汽車公司來說,他們能夠獲得特斯拉經過市場驗證的成熟專利,相對的,特斯拉也掌握了初創汽車公司技術的最新走向。
2014年,特斯拉宣布免費開放其電動車相關的專利,至今已公開300余項,涉及電動汽車綜合控制、三電系統技術等。雖然這遭到了很多質疑,認為馬斯克目的在于賺取營銷噱頭、占據道德制高點或是搶先制定電動車標準等,但不可否認的是,特斯拉的專利公開確實為同行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和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加速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助力,希望這一次,也能如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