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近日,在浙江省溫嶺市高橋小學的觀賞采摘區,一堂特殊的“品”橘語文課正在進行。學生頭頂藍天,腳踩黃土,面對一片結著碩果的果園吟誦《浣溪沙·詠橘》。
2016年,溫嶺市教育局啟動區域性推進學生綜合實踐基地建設,開發生產性勞動、生活性勞動,探索服務性勞動。目前,全市已投入2500萬元,建設和培育了20多個特色鮮明的學生綜合實踐基地,開發了100余門精彩紛呈的勞動教育系列課程。
小小“田吧”深度體驗
冬日里的高橋小學“田吧”,仍透露著詩意和生機。
在基地的采摘區,學生跟著美術教師,用畫筆“對話”蚯蚓,探索蚯蚓的秘密;在時珍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各種中藥,并將藥材制作成小點心;在農業氣象站,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小小氣象站……
作為溫嶺勞動教育的先行者,2012年,高橋小學依托周邊的農田,開始探索勞動實踐教育。當時基地占地僅3畝,學校設立班級責任田,采取包干責任制,讓學生下地勞作,同時聘請家長義工,助力學校的勞動教育。
幾年實踐下來,學校認識到,勞動教育并不是簡單的勞動體驗。于是,學校以課堂教學為陣地,以勞動教育深度體驗活動為載體,將勞動教育與課程、活動結合起來。他們自編校本教材,開設課程,并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
“我們希望通過田園校本課程群和研學實踐課程群兩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群,以勞動教育為抓手,實現五育并舉。”高橋小學校長胡美蘭說。
如今,高橋小學的“田吧”綜合實踐基地已擴展到60畝,分為綜合體驗區、素質拓展區、農耕勞作區。依托“田吧”,學校開發了34門田園校本課程,比如果蔬采摘與動物喂食活動、小小氣象站、中草藥香囊、溫嶺特色美食等。
打造勞動教育“綜合體”
“大家看我手上這頂帽子,有一圈黑白相間的珠片,這些顏色都是我們學生自己染的……”坐在主播臺上,面對一臺攝像機,箬橫三小五年級學生何瑞琛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
箬橫是“中國編織帽之鄉”,有著深厚的草編文化底蘊。看著高橋小學的勞動教育紅紅火火,箬橫三小把目光聚焦到了地方特色資源,把勞動打造成一個“教育綜合體”。
2020年9月,一個占地400平方米、名叫“308工廠”的草編非遺傳承區在箬橫三小校園內誕生了。“308是我們學校的門牌號,以此命名就是期望學校這個大工廠能幫助學生編織夢想,傳承非遺。”箬橫三小校長韓國慶說。
“308工廠”有很多實踐室,包括童編繪畫室、創意編縫室、STEAM教室、電商直播室、質量實驗室、夢想劇場、健心房、信息空間站。與此對應的,學校將國家課程校本化,將語文、數學、英語、美術、計算機等學科與基地活動結合起來,開設了涂鴉、走秀、3D打印、電商直播、質檢、編程等校本課程。
像這樣以勞動教育為主的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溫嶺目前有17個。基地采用“1+X”的管理模式。“1”是指總基地,即溫嶺市未來教育實踐中心,占地350多畝,投資約一億元,開設16個模塊64門活動課程,能同時為1200多名師生的勞動實踐教育提供統一食宿和培訓服務,是該市的總基地。“X”是指各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以及其他學生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場所。中心會對各“X”基地的課程建設、教研活動、教師培訓課程評價以及相關比賽進行指導和幫助,不斷豐富教育內涵和教育內容。
針對“X”基地,溫嶺每年開展市級示范性基地創建工作,要求占地10畝以上、課程教室面積200平方米以上、課程開發10門以上,綜合考慮基地規模、建章立制、績效呈現等內容。
勞動教育全域覆蓋
除了義務教育段,溫嶺的勞動教育也在向其他學段延伸。
新河鎮肖家橋幼兒園的課程“小米看世界”以農事體驗為載體,包括“步步汀汀道、吃了故事的池塘、種子小鋪、大鵬探秘屋、泥粑粑樂園”五大模塊25個課程項目,每一個課程項目由核心任務驅動問題統領,經過“識物、器物、化物”的認知三階達成課程目標。
溫嶺中學作為浙江省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項目試點學校,在班級衛生、校內包干等常規勞動教育的基礎上,構建了“面向全體、注重個體,突出特長、追求卓越”的勞動課程體系。學校成立了98個學生社團、五大研究院、12個校外勞動基地,為學生實踐搭建平臺。同時,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科技創新研究等,托舉學生的勞動夢。
為了整體推進各學段的勞動教育,溫嶺市成立了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學校聯盟,建立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活動項目教研組,培養勞動實踐教育教學能手、教壇新秀、骨干教師等10余人。2021年,溫嶺每個鎮(街道)將建成至少一個學生勞動綜合實踐基地,形成全新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