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市、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自治區黨委各部委,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人民團體,各高等學校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全文如下。
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進一步提高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水平,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結合我區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明確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和內容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要求,充分發揮勞動“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的作用,使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
小學低年級要注重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懂得人人都要勞動的道理,從小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小學中高年級要注重圍繞衛生、勞動習慣養成,讓學生做好個人清潔衛生、主動分擔家務、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到勞動光榮,尊重普通勞動者,初步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態度。初中要注重圍繞增加勞動知識、技能,加強家政學習,開展社區服務,適當參與校內外生產勞動,使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和職業意識。普通高中要注重圍繞豐富職業體驗,開展服務性勞動,參加生產勞動,使學生熟練掌握一定勞動技能,理解勞動創造價值,接受鍛煉、磨煉意志,養成艱苦奮斗、精益求精的品質,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中等職業學校重點是結合專業人才培養,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高等學校要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和專業積極開展實習實訓、專業服務、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積累職業經驗,培育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和誠實守信勞動意識,使學生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樹立正確擇業觀,具有到艱苦地區和行業工作的奮斗精神,懂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務意識,使學生具有強烈社會擔當意識和面對重大疫情、災害等危機主動作為的奉獻精神。
二、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各大中小學校要切實承擔實施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保證必要的勞動教育課時。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學校要對學生每天課外校外勞動時間作出規定。職業院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其中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教育不少于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托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于32 學時。制定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和學期勞動教育計劃,明確勞動教育內容及目標要求,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改進勞動教育方法和組織形式,注重激發學生內在需要和動力,提高教育效果。每所學校應至少設立1處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組織開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促進身心健康、安全適度的勞動教育。健全學生勞動素養評價制度,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用的重要參考或依據。中小學校要將勞動素養評價記入學生期末評價、綜合素質評價檔案,逐步將學生的勞動素養評價納入普通高中學分考核體系。
在中小學校,小學低中年級以校園勞動為主,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可適當走向社會、參與集中勞動。堅持學生值日制度,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增強勞動觀念,從小養成勞動習慣。城鎮學??山Y合實際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農村學校可結合實際在農忙時節組織學生幫助家長、貧困學生家庭、勞動力缺乏的家庭開展適當的農業生產勞動。
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要組織學生以校外勞動鍛煉為主。職業院??梢劳忻磕甑穆殬I教育活動周或學校開放日,廣泛開展“職業教育進社區”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實習實訓,通過參與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增強職業認同感。普通高等學校要積極組織學生走向社會,結合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服務性勞動,增強學生公共服務意識,厚植愛國愛民情懷。
三、強化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
家庭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讓孩子養成從小愛勞動的好習慣。各地、各大中小學校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委會等引導家長創造機會鼓勵孩子主動承擔家務勞動,可根據各年齡階段學生特點,給學生安排適量的家庭勞動作業,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教會孩子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鼓勵孩子利用節假日參加各種社會勞動。各地可根據當地農業發展需要,安排農村學校放農忙假,引導家長帶領孩子參加農業勞動,引導學生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鼓勵學校(家委會)、村(居)民委員會等組織開展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
四、發揮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全區各級各部門要積極協調和引導企業公司、工廠農場等組織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勞動實踐場所,建立和完善學生參與生產實踐制度,支持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參與新型服務性勞動,讓學生掌握現代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學會使用基本生產工具。鼓勵學生到現代高新科技企業學習實踐,了解新科技發展現狀,學習實踐新工藝、新技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各類公益基金會、社會福利組織要組織動員相關力量、搭建活動平臺,會同教育部門制定學生參與社會服務活動計劃,推動學生深入農村、城鄉社區、福利院、養老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愿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
五、擴充勞動教育資源
各地要組織學校、教研部門、學術團體等結合學生學段特點開發勞動教育課程教學資源,注重將勞動教育典型案例、先進人物事跡、民族文化、民族技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等納入課程教學體系,打造具有廣西特色的勞動教育特色品牌。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完善中小學勞動教育地方教材。職業院??筛鶕I特點組織編寫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專題讀本。充分利用現有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各地要遴選認定一批山林、草場、農場、廠礦企業、種養殖場、福利院、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等場所,作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要發揮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的專業和學科優勢,引導學生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手段,運用勞動新形態、新形式,推動勞動教育與生產、市場相結合,提高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
六、確保學生勞動教育安全
各地要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安全管控機制。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風險分散機制,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保險。堅持安全第一,將安全教育融入勞動教育課程與勞動實踐過程,強化學生勞動風險意識。要根據學生學段特點、性別差異和體能狀況,選擇合適的勞動教育項目,合理安排勞動時間和強度。認真排查、消除學生勞動實踐中的各種隱患特別是輻射、疾病傳染等,在場所設施選擇、材料選用、工具設備和防護用品使用、活動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學的操作規范。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防控預案,完善應急與事故處理機制。
七、保障勞動教育經費投入
各地要健全經費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為學生勞動教育提供可持續的經費保障。積極爭取中央補助資金,統籌自有財力,加快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補充學校勞動教育器材、耗材,加強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經費納入年度經費計劃,可按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用于勞動教育。加強經費監管,確保專款專用,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刹扇≌徺I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
八、加強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建設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制定勞動教育教師配備計劃,根據學校勞動教育需要,為學校配備必要的專任教師,積極探索建立專兼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高等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開設勞動教育相關專業和課程。發揮職業院校的專業優勢,協同培養勞動教育師資,提供更加豐富的課程資源和送課到校等服務。建立各級各類學校師資交流共享機制,兼職承擔勞動教育教學任務。設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榮譽教師崗位等,聘請勞動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相關行業專業人士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保障勞動教育課程崗位教師在工資績效、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方面與其他教師享受同等待遇,保持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的穩定與發展。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勞動教育教研活動,開展教學競賽,提高勞動教育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將勞動教育師資培訓納入各級教師培訓計劃。中小學校要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同時把勞動教育作為全員培訓的必修課,提高教師勞動育人意識和專業化水平。
九、開展勞動教育研究
各地、各大中小學校要圍繞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和任務,加強勞動教育研究,提高勞動教育的水平。深入研究勞動教育所具有的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綜合價值,及其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及良好品格形成的影響。在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建構、課程資源開發、學科滲透融合、教學方法改進、評價機制完善等方面設立專項課題,開展深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推廣優秀成果,不斷提高勞動教育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各級中小學教研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勞動教育學科教研員,組織開展專題教研、區域教研、網絡教研,通過協同創新、校際聯動、區域推進等方式,提高勞動教育整體實施水平。各地可通過開展勞動教育優秀課例評選、勞動教育優秀成果展示等活動,示范帶動勞動教育研究發展。
十、加強勞動教育的組織領導
全區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本地勞動教育的統一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實際困難,建立健全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加強組織協調、配合聯動,在落實勞動教育場所、擴充勞動教育資源、解決勞動教育經費、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保障勞動教育安全等方面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確保中央、自治區勞動教育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加強督政、督學,將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履行勞動教育職責、保障勞動教育情況,以及學校勞動教育開課率、勞動實踐組織、教學指導等實施勞動教育情況納入教育督導范圍,督導結果向社會公開,同時作為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對被督導地區、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
強化宣傳引導,積極協調主流媒體加大勞動教育宣傳力度,加強勞動文化建設,利用五一勞動節、地方豐收節以及少數民族傳統勞動節日等節慶活動廣泛開展宣傳,弘揚優秀勞動文化。要深入開展“身邊的勞動者”、“勞模進校園”、“工匠面對面”等活動,宣傳先進勞動典型。注意總結典型經驗并加以宣傳推廣,打造更多勞動教育品牌。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人物和事跡,鼓勵和支持創作更多以歌頌普通勞動者為主題的優秀作品,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