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
2020-09-16 16:12:51 來源:時報
1
聽新聞

近日,省教育廳起草了《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若干措施》,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文件明確了勞動教育內容,要求各學段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讓學生承擔班務、校務勞動,勞動素養評價結果將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和高中階段學校及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據或參考。

大中小學要專門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每周課外勞動時間,小學1-2年級不少于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于3小時。普通高校本科階段不少于32學時。

每學年要設立集體勞動周,學校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小學低中年級以校園勞動為主,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可適當走向社會、參與集中勞動;高等學校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以校外勞動鍛煉為主,結合生產類實習實訓活動,開展專業服務、社會實踐等。

讓學生承擔擦黑板、分午餐、掃地、打水、清潔校園、植樹除草等力所能及的班務及校務勞動,鼓勵根據現有資源開設田園、烹飪、維修等特色勞動教育項目。高校應結合專業特點,注重與新技術相銜接,開展創造性勞動。

在社會服務活動方面,結合實際推進職業體驗,使學生與普通勞動者一起經歷勞動過程。高校加強與行業骨干企業、中小微企業緊密協同,注重挖掘山東農業文化傳統、近海漁業作業傳統等勞動教育資源。

勞動教育不僅是在校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要組織教育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參加勞動,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中小學校針對學生成長規律布置洗碗、洗衣、疊被、掃地、整理房間、倒垃圾、做飯、照顧老人等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務勞動,家長打卡反饋,分年級建立家庭勞動清單,每年學會1至2項家庭生活技能并逐步養成勞動習慣。

記者從多所駐濟高校、濟南中小學校了解到,上述措施中的很多勞動教育內容其實早已開展。

濟南育才中學教導處主任助理申彬介紹,學校有勞動教育的“種子”,并且已形成了校本課程“育才味道”烹飪勞動教育,在教學樓一層還有一間烹飪教室。該校小學部校長李延民介紹,“學校許多孩子的父母忙于生計,我們想到線上指導學生學做飯,該校本課程也由此誕生。”

在濟南高新區長清湖實驗學校,開展了“十項技能點亮勞動之光”。活動每周開展,在家務勞動項目中,學生主動刷碗、掃地、疊被子,還記錄下零花錢的開支;在垃圾分類項目中,學生宣傳環保知識,用廢棄物制作小花盆、垃圾桶;在公益勞動項目中,他們發起愛心活動倡議,擦拭樓下宣傳欄和垃圾桶……

在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利用山東協和學院的種植園,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前去采摘,體驗農作勞動。

一些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也體現了勞動教育內容。在山東師范大學,不少學院和專業已將勞動教育設置為必修課,且為學生畢業要求。山東中醫藥大學則有登山采藥等實踐活動和項目。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