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晨讀《詩人系列古詩》和語文課本,到每周美誦的經典傳頌,天府新區第一小學(以下簡稱:天府一小)用讀讓老師和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浸潤雅正文化,傳承中華經典。本學期悄然過半,孩子們到底讀得怎么樣?11月12日,“雅正國學·讀最美”比賽將正式開啟常規“讀”活動的驗收之旅。
六個年級,三天時間,評委老師在上午8:25-8:40,下午13:05-13:30穿梭于每個班級感受誦讀氛圍,在誦讀總時長不超過3分鐘的情況下,如何在同一篇文章中讀出每個班的理解,在不同文章中讀出每個班的新意,孩子們有自己誦讀的語感。
例如在誦《詩人系列古詩》環節中,四年級選擇了《山居秋暝》。其中4.1班誦讀舒快悠長,像在一個陰天,居山間賞竹林之美;4.5班則誦讀豪邁,似在一個晴天,居山間瀑布練武。在抽簽誦“語文課本”選段環節,3.4班抽中《秋天的雨》,聲音輕快,像撒歡在秋天的田野上;3.5班則抽中《日積月累》,聲音洪亮,節奏明確。
明•讀
“雅正國學·讀最美”其真正內涵是以讀為核心,以賽促朗讀訓練常態化,提升朗讀能力,從而在朗讀中熏染表達能力,在朗讀中積累語言,感受語言形象之美,意蘊之美,節奏之美。讀是培養文學素養的核心,也是塑造靈魂的利器。思維與語感就在這日復一日的誦讀中提升,人的精神風貌也在這讀中變得溫潤且有力量。
“雅正國學·讀最美”以練帶評,展現半期教學成果,查缺補漏,及時復習鞏固前半期所學內容,幫助教師找到學生知識上的長項短板,找到后半期改進的方向。這是學生誦讀成果的展示,也是教師教學的指向——閱讀與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是誦讀的饋贈。
常•讀
“讀”作為一種語文素養,立足于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天府一小強調基于語文+的各種“讀”——一日有三讀:晨曦朗讀,孩子們需敞開喉嚨,放聲讀;午間默讀,查找生字,熟悉課文,用心讀;暮間閱讀,培養興趣,拓展視野,用腦讀。一周有一誦:每周一,孩子和老師們都聚集在操場上,拾起譜夾,放聲誦讀經典,用心感悟文化。正是這日常中的每一讀、每一誦,天府一小的雅正文化才得以蓬勃發展,雅正氛圍也愈來愈濃。
朗朗書聲縈繞雅園,書聲墨香是為傳承。當清晨的第一縷光照在雅園,當讀書聲陡然響起,“雅至細密蘊藉,正則舒朗大氣”的雅正文化應運而生。
“雅正國學·讀最美”是每學年上半期的常規比賽,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次評委來自數學組、綜合學科、課程中心。
從學生角度來看邀請不同學科老師組成評委團能增加學生積極性;從教師角度來看不同學科視角,可以幫助班主任了解自己班孩子在誦讀中的優勢以及需要提升的地方,同時還能讓各個學科的老師體會到誦讀的魅力。
一個成長的人應該具備讀書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不是某一階段的任務,而是穿插整個人生的教育。朗讀是在書中享受美、欣賞美,它不是專業的人站在專業角度才能夠感受到的,它是一份來自文學的禮物,就像一首歌,好不好聽不僅僅是由專業評委來決定的,而是看它能不能帶給每個人不同的感受與感悟。(賴波)
天府一小,雅正國學,讀最美,天府一小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