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建立健全教育評價制度,青羊區天府幼兒園萬家灣分園(以下簡稱:天府萬家灣分園)全體教師認真研讀了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業務園長卿霞帶領老師們梳理了《評估指南》的脈絡框架,主要圍繞辦園方向、保育與安全、教育過程、環境創設、教師隊伍等五個方面提出了15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并著重解讀了“環境創設”關鍵指標具體內容。
為更好地學習貫徹《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文件精神,指導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結合天府萬家灣分園市級課題《PBL模式下幼兒園自然博物館建構的實踐研究》,天府萬家灣分園開展了班級環境創設觀摩評比活動。本次觀摩評比活動由全園教師共同參與,采取“互相觀摩、現場研討”的互動教研方式,著重于環境創設主題、主題墻面打造、內容呈現、空間利用、區角活動材料創設投放、教育理念、班級特色等多個方面。教師們遵循幼兒年齡特點,為幼兒提供探究性、體驗性、情境性的環境,引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并獲得多種能力的提升。
環境里每一處都是師生共構的見證,空間像魚缸一樣,透過它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活動中幼兒的思與行。每到一處,老師們結合自己的觀察與記錄,著重圍繞“我看到了什么”、“各班級的亮點”、“需要改進或調整的不足之處”三個問題進行及時反饋和積極研討,并提出新的策略。
最后,業務園長卿霞進行活動小結。卿園長指出,學習環境創設,不只是為了幼兒單純的認知,更重要的是為了充分激發幼兒主動發現問題、深入探究的興趣,整個過程凸顯兒童是學習的主人,他們親自參與計劃與決策、探究與表征、尋訪與體驗、回顧與反思、評量,讓兒童發生有意義的學習;期望老師們利用此契機,用心探索以幼兒發展需求為導向,追隨兒童成長,真正做到兒童在前,教師在后,讓環境服務于幼兒,讓材料激發幼兒的自主學習和深度探究,使環境的價值真正體現在兒童的發展之中,為幼兒自主游戲提供無限可能。
如何將兒童對大自然、大社會的探究“痕跡”留下來,讓戶內外教育資源真正成為兒童學習的重要場所,創設符合年齡特點的、幼兒喜愛的、幼兒需要的“班級主題環境”。天府萬家灣分園教師團隊對于環境的思考與探索永不停歇,對專業的追求步履不停。期待,環境能浸潤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真正為兒童創造有情感支持、有深度、有趣味,真正屬于兒童的、高質量的學習成長環境。(孫林馨 通訊員 梁辰美井)
青羊區天府幼兒園萬家灣分園,環境創設標簽: 青羊區天府幼兒園萬家灣分園 環境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