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減”背景下,如何精心設計常規性、層次性、操作性、探究性的數學學科作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一直是老師們研討的重點。為進一步加強數學教學常規管理,搭建教師之間交流借鑒的平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4月17日下午,成都市溫江區光華實驗小學一二年級數學學科舉行了低段數學作業展評活動,本次活動由一年級數學組胡洲老師主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觀”他山之石
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兩組的老師互相觀展。一年級小朋友雖年齡小,筆畫略顯稚嫩,但書寫字跡一筆一畫,越來越工整美觀。二年級同學書寫格式逐步規范,常規訓練已見成效。老師們獎勵的各種各樣的小印章、溫馨有愛的批改符號,更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激勵著孩子們越來越認真。
“論”彼此長短
相互觀展時,老師們就帶著放大鏡仔細觀察學習,再分組坐下來,就對方教研組優點和問題共同研討交流。
“研”學思共進
此環節設計了三個教師角色:“小老師”“小記者”“小刺頭”,隨機挑選現場老師擔任不同的角色,分別對同伴年級的教學常規進行交叉點評。
首先,一年級組的“小記者”段佳老師向二年級組請教三點問題,二年級楊海燕“小老師”一一答疑解惑。
隨后,二年級“小記者”吳菊香老師向一年級提出疑問,一年級陳莉霞老師悉心支招。
最后,兩個組的“小刺頭”景婷老師和李珩珺老師分別針對對方存在的一些問題,引起大家的關注,同商解決策略,共促提升。
“領”專業引領
教師發展中心劉恒作主任說,從本次的作業展評中,不管是規范的書寫,還是老師們細致的二次批改,都能看到老師們的用心,也能看到教師對學生思維過程的關注和對跨學科課程的滲透。
黃可主任說,低段教學中,習慣培養十分重要,先立規矩,立標準,雖然有差距,但也要看到一二年級小朋友的點滴進步,別著急,多鼓勵,靜待花開。
本次作業展評,展現了老師們平日扎實有效的教學工作,嚴格落實了“雙減”政策,為后期教學秩序的穩定、教學計劃的完成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相信同學們在未來的學業提升中,會將“作業”寫成“作品”,向善向美,積蓄力量,乘風破浪,創造屬于自己的一片美麗天地。(張紅 通訊員 徐夢婭)
學思共進,光華實小,低段數學作業展評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