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熱門:教研攀梯度 教學上高度——南陽市丹水鎮第六中心小學語文教研活動紀實
2022-09-26 15:33:25 來源:河南省教育網
1
聽新聞


(相關資料圖)

繼本學期師徒結對展示課、教師比武公開課教學活動結束之后,丹水鎮第六中心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再掀波瀾,今天由袁校長開展主題研討活動。袁校長善于學習,理論知識豐厚,圍繞著《新課標下的教師專業成長—課堂上如何做到三講三不講》為話題,教育案例聯系實際,信手拈來。

在“雙減”的新形勢下,教師教育觀念也必須轉變。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的生命場。必須提高課堂效率,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以前的“滿堂灌”“教師主宰”,所帶來的課堂“低效”“無效”是造成學生負擔重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要處理好學生的學與教師的講之間的關系。課堂上沒有學生的認真自學,不新授;沒有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不交流;沒有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不講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處理好“講”與“不講”的關系,做到在適當的時間,用適當的方法講,適當的問題,出適當的效果。

首先高效課堂教學原則是學生主體—及時引導—訓練主線。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找準自身定位是組織者、引導者、互動者。(知識是學生“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教師的課堂語言不是講知識的,是引導、組織學生學習的。)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生生交流:避免問答式教學,讓學生分小組充分討論,爭取每個學生都能發言。)

其次教師在課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古今中外教育家曾有過很多敘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孔子);“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葉圣陶);“愚蠢的教師是教給真理,聰明的教師是教學生發現真理”(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克服“教師話語霸權”的慣性,敢于并善于把課堂“還給”學生。但這不是為了課堂的熱熱鬧鬧,而是以“高效”為出發點和歸宿點,以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為目的。教師隨時進行引導、點撥、強調、提升,以拓寬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各小組展示學習討論成果,教師及時點評歸納,指導學生歸納、總結方法規律。

而“三講三不講”明確了課堂教學的重心在“學”,關鍵在于“講”。“三講”里面涉及的知識點教師必須講,還得講好講對講的到位。“三不講”,要通過學情調查,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不要再講;學生自己看書思考就可以解決的也沒必要講,不然久而久之學生會失去自學能力,喪失了耐心看書、自己質疑的能力;與當前差異過大的知識,或無法講清楚的知識、超越當前認知水平的知識不講,否則會把學生引入誤區。與“三講三不講”相對的課外作業應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即不布置重復性作業,懲罰性作業,超過學生合理學習限度的作業,布置發展學生思維的作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拓展提高能力的作業。

每位老師都結合這兩次活動講了在課堂中自己是怎么處理三講三不講的,最后總結出如何上好一節課要先備好課,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學情,關注學困生,課堂上做到人人參與。最后教師放手,做好引導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

集體教研活動為教師們提供了參與學習的機會、資源共享的平臺,實現了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共同成長的目的,凝聚了教師合力,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教研氛圍。

(通訊員 袁夢 供稿)

標簽: 小學語文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