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時訊:用奮斗書寫人生答卷 ——鄧州市“最美教師”陶營鎮陶營小學教師吳娟
2023-04-11 13:35:01 來源:河南省教育網
1
聽新聞

“知心媽媽”是她的標志,在崢嶸歲月中初心如磐,在平凡日子里默默奉獻,在勇于擔當中踐行使命。

吳娟,1999年入職陶營鎮陶營小學,一直無怨無悔,銳意進取,竭盡全力扮演著“引路人”角色。沒有豪宅名車,沒有豪言壯語,但在陶營鎮,提起吳娟來,熟知她的人,無不由衷贊嘆。吳娟何以能贏得如此口碑,與其孜孜不倦,埋首躬耕,用奮斗書寫優異的人生答卷是分不開的。

回歸生活 開展“大語文教學”


(資料圖)

“條條道路通羅馬”,不可否認,語文教學方法數不勝數,然而,最有效、最能激發學生求知興趣的,是“生活化教學”。畢竟,“語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語文學習,離開生活,難免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會事倍而功半。

初涉講臺,吳娟曾花了很大氣力,一方面鉆研教材,一方面向骨干教師求取“真經”,但收效甚微。痛定思痛,她終于醒悟,自己把語文跟生活割裂開來,融不到一起。于是,她開始注意還原生活情境,“嫁接”生活素材開展教學。比如講《花之歌》,剛開始,講得口干舌燥,結果學生依然如墜云霧,看著大家緊皺的眉頭,吳娟靜心反省,認為責任不在學生,而在自己,便一改傳統教法,大膽引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讓學生“零距離”感知異彩紛呈的花朵,然后予以引導。

嘗到甜頭后,吳娟開始有意識的“生活化教學”,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真”,她的每一節課,都牢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布置的各項任務,從來不用督促,學生都能主動完成。

愛心博施 潤人細無聲

從教以來,吳娟一直用心工作,用愛教育。2016年,她接了一個新班,拿到班級名單那一刻,一位熟悉“內情”的老師告訴她,說是那個叫李超的同學不但成績差,而且行為約束能力差,上學期沒少給所在班級“抹黑”,鼓動她把他“攆到”走。吳娟聽后,并沒有按同事說的來做,一來自己是個老師,不能遇到“問題生”就逃避,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二來自己也想鍛煉和提高自己,“問題生”固然轉化難度大,然而一旦轉化過來,將為自己積累下寶貴的經驗。所以,吳娟只是在李超的名字下重重畫了一條線。

開學第一天,李超來得不是太早也不是太晚,她留心觀察了下,發現他是第26個進班的。實事求是地說,來得還可以,在班會上總結報到情況時,吳娟就以李超入班時間為“分水嶺”,對班級報到最早的26名同學進行了表揚。這一表揚不打緊,她看到李超激動得不得了,暗暗攥起了拳頭。第二天早讀,李超第10個進班。第三天早讀,則是第一個。李超是個“走讀生”,家離學校足有四里地,能第一個趕到學校,可見他起床有多么早了。抓住這一點,吳娟再次表揚了他,并當眾宣布由他來當紀律委員。顯然,李超沒想到老師會委他以重任,班會后,他找到吳娟,道出了心中的擔憂:“老師,我從來沒當過班干部,我怕當不好,這個紀律委員,您還是換別人吧!”她笑笑,拍拍他的肩膀:“雖然沒當過,老師相信你!”后來的事實,證明吳娟的愛心沒有白費,在李超的帶動下,整個學年,她的班級量化評比,永遠走在階段的前列。

教育的“字典”里 從不缺“干”字

任何事業,離開“干”字,注定與成功無緣。深諳此理的吳娟從來不做語言上的“巨人”,相反,時時處處總是擼起袖子加油干。2021年秋期,吳娟所在的學校開始推行“雙減”政策。“減負不能減質”,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吳娟大膽嘗試開設“特色課程”,將跳繩運動作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跳繩運動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堅持不懈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增強運動速度、爆發力、耐久力,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鍛煉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跳繩課”簡單易行,其他班級很快加以仿效。開學伊始,跳繩運動已成為吳娟所在學校的一張“‘雙減’名片”,成了全校學生鐘愛的“特色課程”。書包里,除了書本和文具,學生們總不忘放一根跳繩,以便走到哪里跳到哪里,“繩”舞飛揚,跳出悅動人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8 年至今,吳娟先后榮獲“鄧州市教育體育局優秀輔導教師”“鄧州市教育體育局優秀班主任”“鄧州市教育體育局先進個人”“鄧州市中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一等獎”“鄧州市教育體育局教學質量標兵”“鄧州市教育體育局文明教師”“鄧州市人民政府首屆優秀班主任”“鄧州市教育體育局巾幗建功標兵”“鄧州市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論文評比一等獎”等殊榮,成了不折不扣的“名師”。

(通訊員 延輝 供稿)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