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手機“復活”,放言“三年內重返手機第一梯隊”!80后新核心團隊能填上賈躍亭挖過的坑嗎?
2021-10-18 11:36:28 來源:搜狐
1
聽新聞

從第一代國產手機翹楚,到現在近乎被市場遺忘,酷派正醞釀打一場“翻身仗”。

近一年來,沉寂已久的酷派大動作頻頻:去年底宣布重返國內市場,今年5月推出新機型;今年十一期間官宣任命4名80后核心管理人員,以及宣布融資8.33億港元,用于移動業務擴張,引入SIG等國際知名機構的戰投。

酷派集團新管理團隊 來源:酷派

日前,酷派集團新任核心管理團隊在接受中證君采訪時表示,公司將從渠道、系統、供應鏈三方面著手,建立一個“新酷派”,目標是三年內重返手機第一梯隊。

管理層“換血”

引入8.33億港元戰投

10月9日,酷派發布公告,委任四名高級管理人員,職務涉及運營、銷售、硬件、互聯網中心等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酷派集團新出爐的核心管理層平均年齡不到35歲,基本都是80后。從四位高級管理人員的履歷來看,四人均為在行業里“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且都曾在小米擔任重要職務。

除了核心團隊引入新鮮血液外,酷派集團10月4日發布公告稱,已簽署8.33億港元股份認購協議。本次融資由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領投,宏暉投資有限公司等機構與個人跟投。SIG認購完成及認股權證完成后,資金將主要用于酷派建立新業務渠道、擴展線上線下業務渠道以及手機業務的銷售和營銷。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SIG投資主要聚焦于互聯網、消費等相關領域的企業早期投資,已投資了包括字節跳動在內的350余家企業,總投資金額超過35億美元。

酷派集團股票近期走勢

來源:Wind

酷派集團上述一系列舉動,在二級市場也引發了關注。酷派集團港股走勢顯示,自7月下旬以來,公司股價在兩個多月時間里走出翻倍行情。

曾受樂視危機拖累

一度淡出國內市場

作為曾經“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中的一員,酷派成立于1993年,2004年生產出第一部GSM手機;2007年推出全球一款雙模雙待手機;2014年率先推出中國市場千元4G手機,并在當時超越蘋果、三星,斬獲了當年H1全球TD模式4G手機市場份額第一。

然而,站上巔峰的酷派很快衰落。2015年6月起,樂視耗時一年多累計斥資超過30億元成為酷派集團第一大股東。2016年8月,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出任酷派董事會主席及提名委員會主席。

此后,由于樂視財務狀況急轉直下,酷派錯失了當時的發展機遇,淡出了消費者的視野。隨后酷派轉戰海外,進入歐美、日本等通訊市場。

2018年年初,賈躍亭陸續出售旗下公司所持酷派集團股份,樂視系管理層隨后逐步從酷派淡出。

今年8月下旬,港交所發布聲明,對酷派集團前執行董事及主席賈躍亭等一眾前高管進行譴責。公告稱,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期間,酷派集團進行了三組交易,涉及貸款或財務資助,總金額人民幣13億元。這些款項令一組以賈躍亭為控股股東的公司集團或由賈躍亭及蔣超相識的人士實益擁有的實體獲得利益,而公司并沒有在適當時候公布這些交易。

“三年重返第一梯隊”

自2020年年底開始,酷派集團開始回歸國內市場,重新搭建運營管理團隊,制定了全新的渠道、產品和品牌策略。

酷派集團董事長陳家俊在接受中證君采訪時表示,目前智能手機行業已經出現了一些深層的變化,這讓酷派看到了新機會。

首先,硬件迭代放緩,單純靠硬件,已很難做出差異化。在這個背景下,新品牌有機會在硬件方面追趕頭部品牌。更重要的是,在系統和服務方面趕超頭部品牌。

其次,供應鏈的風險上升。今年整個手機行業供應端芯片短缺,囤貨、投機行為盛行。需求端的增長不及預期。這種供需之間的落差,可能會帶來供應鏈波動風險。輕裝上陣的企業擁有更大的調節空間。

第三,存量萎縮帶來的渠道變革機會。手機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出貨量下降,用戶的換機周期在拉長,單純依靠硬件銷售賺取差價難以為繼。在此背景下,數字化渠道管理模式的優勢凸顯。據悉,目前酷派已在全國的鄉鎮建立了超過1400家酷派授權服務站點,通過大數據對渠道進行管理,基于整個區域內的活躍用戶,給服務站站長分享互聯網收益和政策激勵。

“我們的目標是未來三年,重返國內手機第一梯隊。”對于“新酷派”近期的戰略目標,陳家俊信心滿滿。

除了新戰略和戰投資金帶給酷派的信心外,在新管理層看來,酷派的發展雖然幾經波折,但核心研發實力依然保持在行業領先。

“過去大概六個月的時間,酷派的Linux kernel核心分支代碼貢獻已躋身中國手機品牌TOP2。”酷派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集團參謀部參謀長秦濤介紹,酷派員工隊伍中有大量的技術人員,很多資深的專家和核心研發人員都留在了公司,還有在操作系統上從業二十多年的同事。酷派的研發實力、體系,都是健全的。

編輯:于紅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