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讓兒童友好理念成為全社會共識
2021-10-18 08:55: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1
聽新聞

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民政部等2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到,支持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社區等提供普惠托育和嬰幼兒照護服務。探索實施父母育兒假制度,加強家庭科學育兒指導服務。

同日,國家發改委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部門領導就學前教育普及、特殊兒童群體權利保障、兒童醫療服務優化等問題答記者問。

《意見》提出,到2025年,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兒童友好要求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等方面充分體現。展望到2035年,預計全國百萬以上人口城市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超過50%,100個左右城市被命名為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兒童友好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識,兒童友好理念成為全社會共識和全民自覺,廣大兒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意見》明確,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進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嚴格落實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政策,補齊資源短板,提高保教質量。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精準做好控輟保學,保障流動兒童平等接受教育權利。

針對“入園難”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姜瑾在昨天的發布會上指出,到2020年,全國幼兒園總數達到29.2萬所,在園幼兒達到4818.3萬人,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2%,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4.7%,順利實現了“十三五”的規劃目標。

她也提到,由于基礎薄弱、欠賬較多,總體看學前教育資源總量還不足,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人口的快速流動和城鎮化推進,一些城市普惠性資源不足、布局不合理、幼兒園“大班額”等問題還會更加突出,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持續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來逐步進行化解。目前,教育部正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研究制訂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

據介紹,在增加城市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方面,推動各地以區縣為單位來完善幼兒園布局規劃,按照《意見》提出的“公共事業優先規劃、公共資源優先配置、公共服務優先保障”,切實把幼兒園建設納入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列入本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確保幼兒園科學規劃,布局合理。同時結合本地實際,充分考慮出生人口變化和城鎮化發展趨勢,及時修訂和調整城市居住區人口配套學位標準,逐年做好入園需求測算,努力滿足就近入園需求。

姜瑾透露,“十四五”期間,將繼續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支持國有企事業單位、高校、軍隊、街道舉辦公辦園,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努力滿足家長對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要。(熊穎琪)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