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五一” 自成長
2022-02-23 11:00:18 來源:中國教師報
1
聽新聞

從教20年,從村小到城市,從學校到機關,從一線到管理,在工作崗位不斷變換間,時光流逝,歲月消磨,身邊人、手中事不停變換,但始終沒變的是我對教育的這份熱情和執著,始終堅持的是成長“五個一”。

在“一日一語”中反思、凝練與分享。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關于“成長=經驗+反思”的諄諄教誨常在耳邊縈繞。觀課議課中、師生交往間、家校溝通時,各種教育事件悄然發生,回望這一幕幕一樁樁,偶有撥云見日、自我突圍之感。隨即提筆,要么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要么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要么給予分析、研判與預見。我把它凝練成一段段文字,書寫所思所想,分享所收所獲。春去秋來,寒來暑往,這一來二去間,5年時間竟也分享了近2000條教育心語,沉淀了自己的教育理論。

在“一周五聽”中自助、助他與研究。拿著聽課本,揣著一支筆,端起小板凳,走進一間教室,聆聽一堂課,這也成了我的工作日常。穿梭在同事的課中、奔跑在名師的課間,汲取教學的營養,修正自己的教學,豐富執教的經驗……研課磨課是最難的,反復“折騰”,不僅有肉體上的“摧殘”,更有精神上的“折磨”。可試教成功則如釋重負、眉開眼笑。近幾年,我和小伙伴們徜徉在“全員閱讀”“國際理解”等研究中,將它付諸課堂,在研究中不斷成長,每年聽評課200余節,還能帶著一節節好課從學校走向更大平臺展示。

在“一月兩書”中汲取、改變與影響。讀書是教師的第一精神需要,讀書我是認真的,每月兩本,一年24本,我會在書的扉頁上寫上閱讀的起止時間,也會在書中“亂批一通”,讀完以后還會涂鴉一首格律詩為其總結……時間長了,專業素養得以提升,精神狀態得以改善,教育信仰得以建立。我還通過組建“教師讀書會”“300名家長30天讀3本家庭教育好書”等活動,惠及身邊的好友,也收獲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書友。

在“一期一輯”中回憶、總結與留痕。按部就班沒有新意,因循守舊沒有亮點,管理中每學期我都會聚焦一件事,或課堂教學、或課程建構、或評價改革……其目的在于集全校之力、舉全校之智,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我更倡導在筆尖上成長,用教育寫作去助推教師專業發展。于是,圍繞每學期的這件事,我們撰寫觀課筆記、繪制課堂設計、反思課堂策略……然后結集成冊,編輯成書,其中《創響未來:深耕課堂》已由四川師范大學電子出版社出版,《我在西豐聽課》已完成書稿,近期也將由成都音像出版社出版。

在“一題一梳”中整理、歸納與概括。課程即跑道,有什么樣的課程就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探索課程建設的這幾年,我聚焦于問題解決,著力于課程圖紙,時而文獻檢索、時而課堂實踐、時而梳理總結,在時代化、本土化、人本化上下功夫,先后凝練了部分有意義、有價值的校本課程,“財經素養”“古陶缶歌”“國際理解”等課程內容還得以發表,許多師生、生生之間的課程故事也感動著我,激發我再出發。

年復一年地走在“一日、一周、一月、一期、一題”之間,我被自己感動著,回味著生動有趣的教育場景,收獲著躬身實踐帶來的幸福,暢想著教育的美好未來,自然,時常也能聽到成長拔節的聲響……

(作者單位系重慶科學城實驗一小西豐小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2年02月23日第16版

標簽: ltmeta namequotdescripti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