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看:男子租車試跑網約車后,發視頻稱公司“行騙”,法院判了……
2023-04-23 01:15:25 來源:網約車觀察
1
聽新聞

近日,漢陽法院審結了一起名譽權糾紛案,被告因在抖音上發布侵害原告名譽權的視頻,被法院判決刪除侵權視頻并發布道歉視頻。

2022年8月,王某在網上看到某汽車租賃公司發布的司機招聘信息,宣傳高薪直招、月入最高一萬五。9月,王某與某汽車租賃公司簽訂《車輛使用協議》,約定某汽車租賃公司提供車輛給王某經營網約車業務。使用網約車營運兩天后,因收入與預期不符,王某要求退車。

車輛被收回后,王某使用個人賬號將其在汽車租賃公司拍攝的視頻相繼公開發布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頁面包括“某汽車租賃公司,來一個騙一個,來倆個騙一雙,十臺車中八臺沒有證非法營運,騙子公司后臺硬,領導說話才硬氣”等文字。


(相關資料圖)

2022年11月,某汽車租賃公司向抖音平臺投訴,并向漢陽法院起訴,要求王某使用個人抖音賬號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侵害名譽權的經濟損失1萬元。

法院審理認為,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王某在抖音平臺發布多條提及某汽車租賃公司的短視頻,視頻中使用“行騙”、“不平等條約”、“套路”、“欺騙”、“奴隸”等詞匯。王某發布的視頻被轉發、評論與點贊,無疑會導致某汽車租賃公司社會評價的降低,名譽權受損,王某的行為構成名譽侵權,應向某汽車租賃公司賠禮道歉。

因王某個人抖音賬號粉絲數量不高,且已刪除視頻,考慮到某汽車租賃公司的招聘宣傳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對其要求賠償經濟損失1萬元的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說法:一、抖音內容發布不能對他人進行貶損性評價。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具有使用人數多、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保障了公民言論自由的權利,但享受言論自由的同時要堅守法律底線,利用網絡平臺散布不實信息,損害他人名譽權的,應當依法承擔賠禮道歉的法律責任。如造成經濟損失的還要承擔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

二、勞動者擇業不要輕信廣告宣傳,應以合同約定為準。

招聘廣告中高額的薪酬待遇極易引起勞動者的關注,這些廣告只是要約邀請,并不具備法律約束力,簽訂合同時需謹慎,通過正規途徑多核實招聘單位基本信息、工作內容、崗位要求、薪資待遇等關鍵信息。

三、汽車租賃公司開展業務要守法經營。案件審理過程中,還發現汽車租賃公司未向司機進行必要的職業培訓和風險提示,司機在未取得網約車營運資格證的情況下即開展經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和保險拒賠風險,法院擬向汽車租賃公司發出司法建議,要求其守法經營。

來源:漢陽區人民法院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