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能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的社會主義新人,著力培養新一代中小學生的勞動觀念,四川天府新區華陽實驗小學(西區)開展了生產性勞動課程,以提高學生生產勞動技能,體驗種植樂趣,樹立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學校充分利用教學樓背后有限的空地資源,以“農事”為研究內容,讓學生走進自然、走近生活。學生通過在蔬菜基地種植蔬菜的具體勞動,朝著“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美好方向發展。
學農事之識
實行班級輪崗管理制度,讓全校師生共同參與。依據二十四節氣中的農時指導,順應自然不反季節種植,依靠大自然的光合作用,采用生態治蟲等方式,打造校園生態蔬菜基地,讓師生了解自然平衡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由師生精選出喜歡的蔬菜品種,全程學習并實踐蔬菜的田間管理,包括育苗、搭架、養護、灌溉、施肥、打芽、疏果、收獲等全過程。
享勞動之美
通過進行蔬菜的研究和種植,師生對科學、生物等學科有了直觀認知和體驗,孩子們在增長農業管理知識、學會勞動技能的同時,體驗了勞動的艱辛,收獲了勞動的樂趣和豐收的喜悅。
品收獲之味
蔬菜種植從播下種子到采收,生長期短則一個月,長則三、四個月。今天的開墾,是為了有一片生機勃勃的菜園,更是為了明天滿滿的收獲!我們期待著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品到生態蔬菜之美味。
小小的蔬菜基地,蘊藏著無限的能量,對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孩子們的健康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孩子們充分融入自然環境,培養孩子們愛護環境的責任心、自信心、好奇心,幫助孩子自主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這樣的生產性勞動課程,怎能不愛!(黃小林 通訊員 陳菲)
華陽實小(西區),生產勞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