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節糧教育,食堂成為立德樹人“大課堂”
2021-04-30 11:19:36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正式施行。這意味著,從29日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已經成為生效的法律條文。

自去年9月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以來,各地各校積極響應,不斷創新舉措,普遍營造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餐飲浪費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愛糧節糧逐漸成為校園新“食”尚。

優化餐飲供給,促成師生節約新“食”尚

由于供餐模式、消費人群不同,在不同地方、不同學校餐飲浪費的成因不盡相同。按照教育部要求,全國各地各校積極開展自查自糾,摸清浪費底數和根源,分析問題成因,從供給端探尋解決之策。

北京針對校外供餐“盒飯”和自辦食堂“套餐”容易產生浪費的問題,采取外供餐桶裝運輸、二次分餐,增加食堂“套餐”選擇和賣小份飯、提前預訂等方式,避免了源頭浪費;上海、云南推廣食堂“6T”(即6個“天天要做到”)精細化管理,完善從伙食原材料采購、庫房儲存保管、生產加工到菜品銷售的全鏈條節約管理,減少加工過程中的浪費。

在高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也被引入食堂管理,“科技節糧”效果顯著。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發就餐指數系統,實時動態平衡各食堂用餐人數,減少因人員大幅波動造成的菜肴浪費。復旦大學新北區食堂改造時整體融入綠色智能理念,服務功能從單一供餐向餐飲保障、會議研討、美食體驗等方面綜合拓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節約型智慧食堂成了傳播節約文化、養成勤儉美德的重要平臺。

制止餐飲浪費是綠色工程,也是健康工程。在自查自糾中,許多學校詳細了解師生用餐需求,及時吸納建議,優化供給結構,提升服務質量:增設“半份菜”“小份菜”,推出輕食健康、低鹽套餐等新品,豐富菜品選擇;改進菜品結構,加強對高、中、低檔菜肴占比及投料比管理,滿足不同群體的消費需要;建立菜肴研發團隊,改進烹飪工藝……

上海師范大學還積極探索“云餐廳”建設,通過大數據平臺調控管理,整合社會餐飲資源,由原先“學校食堂提供什么,學生只能吃什么”轉變為“師生想吃什么,餐廳就引進什么”的新模式。

深化節糧教育,食堂成為立德樹人“大課堂”

節約糧食不僅關乎個人美德,而且關乎社會風氣、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糧食安全。為了讓“愛糧節糧”觀念入腦入心,各級各類學校積極通過“開學第一課”、新生軍訓、主題班會等途徑大力開展宣傳教育,不少學校開發了專門的校本課程,引導學生在探究實踐中體悟“厲行節約”的重要內涵。

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學院附屬實驗中學圍繞農作物栽培的過程和相關技術,開發了“現代農業”課程,讓城市里的孩子親身體驗農作物的來之不易;廣東省東莞市中海未來實驗小學將“不浪費糧食”定義為社會責任培養目標,納入學校德育課程體系。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前不久,華東理工大學第一食堂新辟了一間廚藝教室,推出“美食與生活”選修課,受到學生熱捧。課程實行雙導師制,由一名理論導師和一名實踐導師共同授課,在傳授廚藝技能的同時開展節糧教育。

“品生活之美、學一技之長、享勞動之樂。”華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杜慧芳全程參與了該課程的設計。她表示,把節糧教育與課堂教學、勞動教育、學生實際相結合,更能夠“潤物無聲”地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意識。

開展節糧教育,食堂成了最生動的課堂。海報、標語、視頻……“節約糧食”的提醒隨處可見,食堂幫廚、移動餐車管理、垃圾分類督導……學生后勤體驗崗位日益增多,“光盤打卡”、主題宣講、傳統節日食品制作……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讓“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文化傳遍校園。

養成節約習慣,引領文明生活“新常態”

2020年10月,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和中國消費者協會組織開展教育系統“美好‘食’光”校園系列活動,以活動促育人、促管理、促長效。

發布節約倡議、征集主題作品、發起志愿服務、組織課題調研……隨著系列活動的深入開展,“厲行節約”逐漸成為學校師生的共識,“光盤行動”正從“新時尚”向“好習慣”轉變。

“餐飲浪費的產生往往是因為人們輕視食物,如果人們在吃飯之前能想想做成一碗米飯所花費的時間、凝結的勞動價值,就會更加懂得珍惜。”華東師范大學學生溫雪晨將一碗米飯的生產過程可視化,精心策劃制作了宣傳海報,希望能夠感染和觸動更多人自覺踐行節糧行動。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實驗學校陳越既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母親,她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創作了微視頻,寓教于樂,教導孩子們如何踐行節約。她認為:“勤儉節約應該成為一個人貫穿一生的好習慣,成為一種長在骨子里的品格、一種植根于內心的文化。”

上海市徐匯實驗小學向全體師生及家長發出倡議,號召家校合作共同抵制浪費行為,并借助“21天家庭光盤打卡行動”,帶動學生家庭在家按需買菜、按需就餐,家庭成員一起打卡曬“光盤”,讓厲行節約通過“小手拉大手”影響更多的人。

隨著系列活動的深入開展,“尊重勞動、愛惜糧食”逐漸成為師生們的行動自覺,杜絕浪費正從學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區,引領全社會形成勤儉節約的文明新風尚。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