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大學110周年華誕之際,作為該校110周年校慶的重要活動之一,9月17日,由河南大學教育學部主辦的“第五屆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建設與發(fā)展論壇”成功舉行。
據了解,論壇以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兼長江教育研究院院長周洪宇教授,貴州師范大學校長助理史秋衡教授,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劉鐵芳教授,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別敦榮教授,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馬鳳岐教授,寧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王安全教授,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姚劍英教授,原院長田良臣、副院長于書娟教授等出席現場會議。
(資料圖片)
線上參會的專家有北京師范大學原校長、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鐘秉林教授,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教授,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閻鳳橋教授,廣西師范大學副校長、教育學部部長孫杰遠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常務主任荀淵教授,深圳大學教育學部主任靳玉樂教授,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德全教授,天津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閆廣芬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陳廷柱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馮建軍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雷萬鵬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陳鵬教授,山西大學中國社會教育研究院院長侯懷銀教授,揚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查永軍教授。研討會期間共有20名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學者做了專題學術報告,河南大學教育學部領導班子成員以及師生代表與會,700多位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教師學生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加了研討會。研討會由河南大學教育學部部長劉志軍教授主持。
河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育學部黨委書記孫功奇代表學校致歡迎辭,并結合河南大學、河南大學教育學科的發(fā)展歷史闡述了教育學科對綜合性大學建設、地方發(fā)展和國家建設的重大意義。
隨后,天津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閆廣芬教授作為論壇發(fā)起單位致辭,指出在新時代下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的發(fā)展,關鍵為高質量發(fā)展、融入和自信,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建設要統(tǒng)觀全局,有戰(zhàn)略思維,有前瞻性,以世界為舞臺,以中國為立場,以大學為基點,以學科為歸宿,將學科發(fā)展融入國家、社會發(fā)展的邏輯當中。
接下來的專題報告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由貴州師范大學校長助理史秋衡教授主持。鐘秉林從科學研判新的形勢、面向重大現實問題、發(fā)揮綜合大學優(yōu)勢三個方面,作了題為“新時代教育學科建設的幾點思考”的首場報告。
周洪宇作了題為“加強未來教育學研究是新時代教育學科建設的緊迫任務”的主題報告,提出加強未來社會發(fā)展與教育變革研究是教育界的緊迫任務,加強未來教育學研究也是新時代教育學科建設的緊迫任務,對教育如何面向未來做出探索和指導。
石中英在“兼收并蓄 守正創(chuàng)新,構建自主的教育學科知識體系”的報告中,指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是當前教育學科建設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之后,對什么是自主的教育學科知識體系,以及構建自主教育學科知識體系的重要意義、歷史進程和實踐路徑進行匯報,并與參會人員展開深入交流。
第二階段由河南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教育學院院長王振存教授主持。閆廣芬“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服務學校的動力機制研究”的報告,對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服務學校的理論范式與動力機制進行闡述,并分享了對如何深化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與服務學校關系的思考。
閻鳳橋在“建構教育博士的培養(yǎng)特色”的報告中,以廣闊的國際視角,基于國外一流大學教育專業(yè)博士的經驗與啟示,對我國教育博士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對于教育博士的培養(yǎng)特色的看法和思考。
孫杰遠作了題為“教育的本真與教育學的特質”的主題報告,指出本真問題、特質問題就是本質問題,圍繞何為教育的本真、教育本真與教育學特質的關系、何為教育學的特質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深刻回答了教育的原點問題、基本問題。
史秋衡在“高等教育學科的職能觀照”的報告中,從“用”的角度,闡述了面向實踐的學科生成邏輯、智能失衡下的學科發(fā)展危機、走向內涵發(fā)展的學科重構邏輯。
荀淵基于整體的知識觀和知識的專門化路徑的兩種知識觀對一流大學與學科建立的思考,作了“基于知識觀對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的反思”的報告。
劉志軍的“綜合性大學卓越教師培養(yǎng)體系創(chuàng)新——基于河南大學的實踐”的報告,以河南大學10年的探索經驗,對河南大學卓越教師培養(yǎng)體系的模型、基本構成、實踐模式、成果檢驗進行介紹。
第三階段由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馬鳳岐教授主持。朱旭東作了題為“新時代教育學科建設的新領域”的報告,從教育學科新領域產生的全球背景和中國教育學科發(fā)展面臨的復雜環(huán)境出發(fā),明確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是實際境遇和文化基因,提出重視傳統(tǒng)教育研究領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新興教育研究領域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推動教育學科建設。
靳玉樂的“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建設的挑戰(zhàn)與機遇”的報告,分析當前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指出綜合大學教育學科的發(fā)展與教師教育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系。強調教育學科要強化身份認同,提升學科地位,拓展發(fā)展空間,深度融入學校發(fā)展格局,把握教育學科發(fā)展機遇。
陳廷柱“建設工程教育學二級學科的思考”的報告,提出重視學科建設,回應社會需求,聚集學術資源,履行辦學責任。
馮建軍“教育學學科十年發(fā)展的綜述及評價(2009-2018)”的報告,分析中國教育學體系建設的基本成就和“硬件”的發(fā)展狀況,明確教育學研究的重點問題,勾勒教育學未來發(fā)展趨勢。
第四階段由河南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院副院長魏宏聚教授主持。雷萬鵬“構建包容性教育學科發(fā)展格局”的報告,提出教育學一流學科建設要重視一體兩翼、三大戰(zhàn)略、四大平臺、五大領域和六大任務。
劉鐵芳作了題為“風物長宜放眼量:當前教育學科建設的一點思考”的報告,指出當前教育學科建設呈現浮躁有余、沉淀不夠,數量有余、質量不夠,華麗有余、內涵不夠,創(chuàng)新有余、厚重不夠的現狀。明確教育學科建設的三大功能、三重指向和三重視野,將人才培養(yǎng)要將頂天與立地相結合。
侯懷銀在“一流大學的教育學學科建設”報告中,指出要進一步強化教育學在一流大學的自信、吸收國內大學教育學科的歷史經驗、加強與國外大學教育學的互動關系、形成教育學在中國大學的特色。
陳鵬“綜合大學教育學科的優(yōu)勢與挑戰(zhàn)”的報告,從比較的視角,分析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大學教育學學科發(fā)展各自的優(yōu)勢,指出要健全學科設置、擴大隊伍規(guī)模、處理好綜合與特色的關系、引導高等學校特色發(fā)展、營造學科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為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第五階段由河南大學教育學部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王萍教授主持。別敦榮的“新時代綜合大學教育學科發(fā)展的態(tài)勢、任務與策略”報告指出,教育學學科“先天不足”、后期發(fā)展“營養(yǎng)不良”、辦學困難、未來要求高的態(tài)勢下,要明確辦學定位、提升辦學實力、辦出學科特色、強化服務能力。建立學校與院所共治的教育學科發(fā)展機制、調整與優(yōu)化學科結構、培育學科團隊、改善辦學條件、建設學科文化氛圍。
朱德全在“概念、框架、范式:中國教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生思維”的報告中,將教育哲學、教育科學、教育實踐作為“學科范式”創(chuàng)生思維的邏輯前提,從概念、框架和范式的角度建立教育學學科的特色框架。
査永軍作的“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交叉空間探尋”報告,以揚州大學的實踐為例,明確教育學學科建設要堅實基礎、高尚師德、從學制和課程的方面提升人才培養(yǎng)層次;重視跨學科人才素養(yǎng)培養(yǎng)、深化與個性化和基礎教育的合作,在教育實踐中培養(yǎng)和升華師德。
王安全以“基礎教育教師知識再綜合化發(fā)展的機遇、要求與挑戰(zhàn)”為題,指出新時代教師需要綜合化的教師知識,其獲取和生成既有機遇又有挑戰(zhàn),需要在職前職后、教師教育中多關注多研究。
王振存主持論壇閉幕式并向各位領導專家致謝。石中英向主辦此次會議的河南大學、河南大學教育學部領導和師生表示衷心的感謝,對河南大學建校110周年和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論壇質量很高,各位專家報告主題集中、時代感強,從環(huán)境、本體性、趨勢和路徑等維度對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建設與發(fā)展進行了深度分析和研討,對我國教育學科的高質量發(fā)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教育學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要有超越的追求,要由重視學科競爭轉向學科內涵式發(fā)展與共建共長。
最后,寧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王安全教授作為下一屆論壇主辦方寧夏大學代表發(fā)言,誠邀2023年各位專家學者齊聚銀川共商學科發(fā)展大計。
大會主題報告精彩紛呈、反響熱烈,線上觀看人數共計700余人次。本次論壇著眼于綜合性大學教育學科建設與發(fā)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路徑與舉措等問題,有利于加快推動教育學科高水平有特色的發(fā)展,更好服務和支持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和教育強國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