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彥忠
帶著學習與蛻變的心態來讀書,定能滿載而歸
樊彥忠同學首先介紹了自己的職場經歷。29歲時,他從臺灣廣告業轉換賽道,來到祖國大陸任職一家汽車公司的市場總監,后來逐步進入汽車金融行業并深耕至今。談到選擇復旦金融EMBA的原因,樊彥忠笑稱,臺灣有“清大”(臺灣清華大學),也有“交大”(臺灣陽明交通大學),卻沒有復旦。他曾考察過祖國大陸多所大學的EMBA項目,在與復旦金融EMBA招生老師接觸的過程中,深入了解了項目的培養目標與體系,最終堅定地選擇了復旦。
談到學習金融EMBA對企業實踐上的幫助,樊彥忠分享了自己此前工作的經歷。當時,樊彥忠同學所在公司面臨一場重要而又艱難的談判,談判前一天正巧是郭霖老師《商務談判》的課程。郭霖老師與樊彥忠同學一起分析談判籌碼,拉上班里其他同學連夜“模擬”。通過將課程知識運用到實踐之中,樊彥忠同學順利拿下了這場談判,為公司成功爭取應當利益。
入學至今,樊彥忠同學對復旦的學風有了深刻的體會。他分享道,復旦的學風非常開放,課堂上,教授們永遠歡迎來自同學們的質疑與辯論;復旦的學風也非常嚴謹,不管是每一門課的課后作業,還是最后的畢業論文,學校和導師們都要求學生用最嚴格、最高的標準來對待。“如果只是抱著交交朋友的心態來讀復旦金融EMBA,你可能會很‘痛苦’,因為每月四天的學習需要你百分百的投入,并進行課后復盤,否則是很難完全掌握豐富的知識。但如果你是抱著學習與蛻變的心態來讀書,相信你一定能滿載而歸。”
陳鵬弘
金融EMBA是EMBA的2.0版
談到報考復旦金融EMBA的初衷,陳鵬弘同學坦言是看重項目的金融課程。他曾接受過為期兩年的外貿人才培訓課程,這門全日制課程由類似MBA的商業管理課程以及日語課程組成,因此,普通的MBA/EMBA項目對他來說基本是重復性的學習。所以他在選擇EMBA時,更傾向于選擇金融課程占比高的金融EMBA。為什么格外注重金融知識的學習?陳鵬弘同學表示,若能具備金融相關知識,能更有效率地盤活公司可運用的資金。另一方面,未來若有機會創業,很有可能遭遇資金不足的狀況,需要利用金融產品或相關工具的幾率極高,若能有更專業的金融知識可以進一步控制風險。
入學兩個月,陳鵬弘同學已經迅速融入到班級氛圍中。他認為,相比于臺灣學生,與大陸同學的交流中他更多地感受到“狼性”與進取心。就拿班委競選來說,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其中,拿實力說話,熱心為班級做貢獻。在學習之外,同學們也自發成立了不少學生俱樂部,例如戶外俱樂部、投資俱樂部、讀書俱樂部等,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工作之外培養健康、積極的愛好。
最后,陳鵬弘向在場考生們分享自己的面試經驗,建議大家想清楚自己讀書學習的動機,選擇復旦、選擇金融EMBA的理由,“只有自己先想清楚了,才能讓面試官了解你,幫助你厘清個人和企業發展的前路。”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EMBA(FEMBA)項目2022級熱招中!項目聚焦新商業領袖的金融領導力躍升,以金融賦能的理念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班級由50%金融行業高管和50%實體企業高管組成,港澳臺及國際籍學生占比15%。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