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作為幼兒園教育中重要的“隱性課程”,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教育作用。同時,為了給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與機會,讓教師在互相觀摩中提升自身的環境創設能力,在交流中進一步加強教師對環境創設理念的認識,成都市第五幼兒園總園于9月30日開展了班級環創看評活動。1J2四川教育在線
本次班級環創看評活動主要采取“現場教研”的思路與方式,在班級教師介紹環境創設內容及背后的思考時,浮現出了一些值得探討的共性問題,如區角自制材料的豐富性、主題環境創設的適宜性等,在保教主任鄭麗梅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就地取材”,針對鮮活的環境創設現場展開教研討論。這樣的環創看評方式大大激發了教師們參與的熱情,提高了環境看評教研活動的有效性。1J2四川教育在線
1J2四川教育在線
在生活環創方面,小班以創設有序、整潔、“近家庭化”的環境為主,為幼兒營造穩定、安全的內心感受,通過環境為幼兒建立自由感與秩序感,讓新小班的孩子們喜歡上幼兒園,感受到自己是幼兒園的主人。如小二班巧妙的制作了每日食譜墻,讓幼兒在自己動手進行“光盤行動”的操作中喜歡在幼兒園的每一餐;大一班結合幼小銜接和《指南》中對大班幼兒收納、整理能力的要求,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蘊含無限收納、整理機會的支持性環境,在幼兒抽屜、工具箱、書包等的擺放中都展現了兒童自身的收納哲學。1J2四川教育在線
1J2四川教育在線
在主題環創方面,現場教研教師明確了環境既要呈現幼兒的想法和學習軌跡,又要為幼兒后續的學習留出足夠的空間的目標。如中一班的“橋”的思維導圖環創,直觀地呈現出了幼兒對橋的探究愿望,及可能生成的探究內容。1J2四川教育在線
1J2四川教育在線
在區角創設方面,結合《指南》中游戲材料與幼兒發展之間的雙向關系,需要教師學會運用教育智慧改造現有材料,善于挖掘環境的教育價值。如小三班創設的鉆洞洞、洞洞操作墻凝聚了教師的創造性,在玩的過程中促進幼兒手部肌肉發展;中二班將小班時的區角材料變廢為寶,巧思將海洋球變為受兒童歡迎的材料,在空盒子里面貼上各種圖案制作成鍛煉兒童記憶能力的玩具。1J2四川教育在線
1J2四川教育在線
此次現場教研,老師們圍繞共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總結、學習了各班環境創設中凝聚的教育智慧,把環境創設融入到教育教學常規工作中,不斷豐富環境創設的認識和策略,進一步明確了方向,提升了環境創設的實踐能力。(孫林馨 通訊員 黃丹妮)1J2四川教育在線
成都市第五幼兒園總園,班級環創看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