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高,腸道疾病也進入高發季,如果有人說:“吃隔夜菜可能會引發致命疾病”,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近日凌晨,江蘇南通一對八旬老夫妻因為上吐下瀉,酸中毒明顯被緊急送到急診搶救室。楊奶奶剛送至醫院便因病情嚴重身亡,李大爺經過醫護人員緊急搶救后逐漸恢復正常。
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悲劇發生?罪魁禍首竟是一碗隔夜的蛋炒飯!
(資料圖)
回想當初,李大爺滿是懊悔。家住南通市的李大爺和楊奶奶平日里身體一向硬朗,但就在十幾天前的一個晚上,李大爺和楊奶奶突然腹痛難忍、上吐下瀉,腹瀉了有十余次。
到了凌晨,救護車分別將二老送往搶救室,楊奶奶因為病情過于嚴重不幸去世。李大爺處于休克狀態。值班醫生當即反復詢問家屬,患者當天都吃了些什么,最后將目標指向了李大爺腹瀉當天吃的一碗隔夜蛋炒飯。“普通的胃腸炎不會這么嚴重,患者目前炎癥指標高,應該是細菌感染引發的膿毒癥和感染引發的多臟器衰竭。”
“夏天天氣熱,細菌繁殖尤其快,冰箱的制冷只是延緩了細菌的繁殖,加上冰箱里還存在著嗜冷菌,對人體有害。隔夜菜被細菌污染之后,易引發腹瀉、腦炎等。所以,冰箱里拿出的隔夜菜一定要徹底加熱,通常煮沸2至3分鐘。但是對于老年人、孕產婦、孩子、慢性病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要謹慎。”醫生提醒。
節約糧食但也要注意健康
老一輩很多都是從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過來的,所以非常節約糧食,吃不了的飯菜,經常就是放在冰箱里面,第二天、第三天還在繼續吃。
蔬菜里面通常含有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硝酸鹽就會轉變為對人體有害的亞硝酸鹽,存放時間越長,亞硝酸鹽含量越多。偶爾吃一頓沒有關系,但如果我們長期吃這樣的剩菜,攝入的亞硝酸鹽很多,從而對人體造成一些影響,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可能會致癌。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的隔夜菜亞硝酸鹽含量都很高,比如肉類的亞硝酸鹽含量就比較少,所以肉類是可以剩下的(但也不要超過一天)。但綠葉類蔬菜隔夜最危險,因為它的硝酸鹽含量較高。
▲圖源:卡樂圖片 賈瓊 攝
剩飯菜需趁熱放進冰箱
吃不完的剩飯剩菜,是立即放到冰箱保存,還是等涼了再放?把熱菜放冰箱里真的會弄壞冰箱嗎?
吃不完的食物要趁熱放進冰箱,越快越安全。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傳播部主任阮光鋒指出,研究發現,當食物溫度降到60℃,就有細菌開始生長;溫度降到30-40℃,細菌們開始旺盛繁殖;而降到4℃,大多數細菌消停下來,進入休眠狀態。因此,只有將食物快速冷卻至4℃以下,才有利于抑制細菌的繁殖,讓食物更安全,因此要盡快把食物趁熱放進冰箱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食物在室溫下的存放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
如果擔心飯菜過熱冰箱里的玻璃隔板會受不了“刺激”,可在食物容器下墊一塊干凈毛巾,也可等飯菜溫度降到不燙手程度(這個過程中盛飯菜容器最好蓋上蓋子),就可以放冰箱了。
剩飯菜應盡快吃完,不要反復加熱。家政行業專業人士王光麗提示,一餐飯如果做多了,估計好每個人的飯量,或使用分餐方法,將可能吃不完的飯菜提前撥出來放在冰箱內冷藏。儲存進冰箱前,保鮮盒一定要清洗干凈,并把水擦干,將食物放入保鮮盒,再放入冰箱冷藏。食物儲藏按照包裝隔離、生熟分開原則。大鍋的湯不好儲存,可煮沸后放入袋子中密封冷凍保存。
注意剩飯菜一定要在第二天吃完,不要反復加熱,最好要回鍋翻炒一下,或者使用微波爐高火熱3分鐘左右,可分幾次加熱,中途取出食物翻拌一下,確保熱透。也可用100攝氏度的開水隔水加熱3分鐘以上。
不宜吃的隔夜食物
1、不該食用的隔夜食物有魚、海鮮、綠葉蔬菜、涼拌菜等,建議現做現吃,研究表明胃癌發病率與是否食用隔夜菜的習慣有關。
▲圖源:卡樂圖片 賈瓊 攝
2、隔夜的雞蛋不能吃,因為未熟的蛋黃隔夜之后,容易滋生細菌,有害健康。
3、隔夜茶不能喝。
4、不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栽培的銀耳、木耳、蘑菇等,都容易產生有害物質,如果放的時間過久,不要食用。
5、隔夜湯不宜金屬器皿盛放。存湯的最好辦法是,湯里不要放鹽之類的調味料,煮好湯用干凈的勺子盛出當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最好是用瓦鍋或保鮮盒存放在冰箱里。
(微信公眾號綜合現代快報、北京青年報、中國婦女報、北京晚報)
編輯:周經韜
審核:田苑淯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