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工作要站在時代前沿,用實用好音樂文化教育資源,大力推進美育面向人人,使每名學生都受到美育的關懷,讓學生在堅定的文化自信中學會發現美、表現美,并健全人格、發展思維、提高素質。
初創于1958年的寶雞文理學院是陜西省省屬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院遵循“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訓,依托寶雞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積極拓展美育方式的探索,多舉措樹立音樂文化自信,培養創新美育人才,已為社會培養了近16萬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明確音樂文化自信的意義,夯實創新美育人才培養基礎
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助力,是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重要條件。學校深刻認識到創新音樂教育、堅定音樂文化自信是新時代創新型美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著力突破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堅定音樂文化自信,夯實人才培養基礎。
作為樹立民族音樂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的音樂通識教育,要從根本上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進一步豐富教育內容及覆蓋面。學校立足本地音樂資源,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經典歌曲演唱與傳播”“秦腔鑒賞”等一系列特色通識教育選修課,推進學校美育發展,深化美育教學改革。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增加更多傳統民族音樂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大學生對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與深入研究的欲望。學校舉辦音樂類通識教育選修課現場展演活動,在民族音樂的學習中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樹立音樂文化自信,達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將音樂文化教育融入基層黨組織建設,組織召開“傳承文化”主題黨日活動,講授“中國近代音樂中的愛國主義情懷”專題黨課,唱奏紅色歌曲,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在學生面前,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堅定音樂文化自信的理念,拓展創新美育人才培養路徑
新時代的音樂美育關鍵在于找到音樂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平衡點,拓展更具感染力與吸引力的創新美育人才培養路徑。學校將音樂文化自信融入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增強音樂審美能力,著力提升學生的音樂人文素養。
重視校園優秀音樂文化建設,將美育學習與美育展演緊密結合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音樂文化活動,在活動中滲透音樂文化自信的元素。舉辦以“禮贊新時代”為主題的紅色藝術課堂民族交響合唱音樂會,讓學生在熟悉的樂曲中領悟紅色歌曲的背景與內涵,引導他們傳承紅色基因,用好的文藝作品講好紅色故事。舉辦“青春心向黨”合唱指揮教學成果展演,推動校園文化建設。舉辦“我愛你·中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展現傳統中華樂器文化的魅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參與形式多樣的校外音樂文化工作,多舉措提高師生對紅色音樂及革命文化的認同感,堅定音樂文化自信。參加陜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唱支山歌給黨聽”合唱歌會的演出錄制工作。受邀參加寶雞市“紅色經典 時代旋律”音樂會,以精湛的演唱技巧和生動的表演充分展現專業教師的精神面貌和藝術高度。
堅定音樂文化自信的認知,營造創新美育人才培養氛圍
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優秀民族音樂文化中滿含音樂文化自信的元素,是中華兒女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立足本地,實事求是地汲取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營養,營造創新美育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
挖掘民族音樂中的美育內涵、豐富高校美育內容,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渠道,培養更多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人與弘揚者。學校先后邀請多位寶雞西山酒歌傳承人到校舉辦寶雞西山酒歌研討會,交流傳承寶雞民間音樂的想法與思路,加快寶雞民間音樂的研究和推廣。組織開展隴州小調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調研實踐主題活動,尋訪隴州小調傳承人,召開隴州小調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傳承與創新研學沙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保護。
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加強與社會各界的交流,搭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更多平臺。協辦陜西省2019年度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絲路長歌”合唱作品音樂會,對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校園文化繁榮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參演寶雞市“聯通中國禮贊英模”大型管弦民族交響樂專場音樂會,舉辦“弘揚民族文化 譜新時代篇章”民族管弦樂專場音樂會,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協辦以“聆聽千年遺韻、感受非遺魅力”為主題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安鼓樂巡演,以演教結合的形式給予學子豐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盛宴,強化他們對西安鼓樂藝術魅力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