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驚艷于孩子們的巧手和睿思,在創意作‘葉’中把大自然的時令之美,變換成一朵朵浸潤著濃濃愛意的‘玫瑰’花。”10月31日,濟源市沁園中學九年級5班學生在班主任王冬艷老師的帶領下,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進行“秋色秋韻‘葉’精彩”創意手工制作活動。
落葉知深秋,沁園景更美。深秋的濟源市沁園中學校園里,金黃、楓紅、深綠......五彩斑斕的景致,與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相融互促,讓“沁園”的秋天更加多姿多彩。“我報了籃球社團,在課上,我學會了繞球、轉球、花樣繞球等等,最喜歡花樣繞球,因為這可以讓我很靈活”“我報了融媒體,在這里可以鍛煉我的口才,讓我更加自信”“我報了創客實踐班,在課上,我學會了無人機操作,我的創新創造能力得到了加強”,談到課后服務素質拓展活動的感受,沁園中學的同學們爭先恐后訴說著幸福成長的樂趣。
10月31日下午5:30,正值沁園中學開展課后服務的時間段,有的學生在多功能報告廳正在和同學們舉行讀書分享會,一起感受書香的魅力;有的學生活躍在綠草如茵的足球場,享受著運動的快樂;有的學生在教室里自由學習,并不時地向輔導教師求教學習中的困惑;還有的學生在學校德馨苑的青春林撿拾著銀杏葉……當跟隨著這些學生走進她們的教室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講桌上包裝精致的玫瑰“花”,走進一看,原來“花”是用銀杏葉做成的,包裝紙則是用學生平時用來包書的書皮,支撐銀杏葉的東西則是一次性筷子……
“最近剛好銀杏葉落下來了,我看網上用銀杏葉做‘花’挺有創意的,想讓學生們動手做一下,可以減緩孩子們的學習壓力,也可培養孩子們創造力,因為包裝的紙、搭配等等都是由他們自己設計的”,本次活動的組織者九年級教師王冬艷表示,銀杏葉等制作“花”的素材是提前讓學生們帶的,她想讓學生在課后服務上做一束花送給自己喜歡的人,這個人可以是同學、家人或者老師。在制作現場,孩子們在王冬艷老師一步步耐心地演示和解說下,同學們興趣盎然,相互協助,做出各種各樣精美的花束。正在做“花”的劉芷萌稱,她大概5分鐘可以做一枝“花”,做好一束“花”至少需要6枝,她大概半小時左右就能做好一束“花”,她想把做的“花”送給自己的母親。
沁園中學內涵豐富、扎實有效的“雙減”舉措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他們紛紛表示,“雙減”以來,孩子們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鍛煉身體、擁抱大自然,讓孩子全面發展。同時,家長在某種程度上不用檢查、輔導孩子的作業了,因為孩子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在學校就能完成作業,這大大減少了她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也減少了我們家長的經濟負擔。總的來說,沁園中學扎扎實實地“雙減”課后服務,可以讓孩子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擁有一個更加多姿多彩的新時代。
據了解,“雙減”以來,沁園中學主要從課堂、作業和課后服務三方面落實政策。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沁園中學深入推進學生愛上、教師樂教,以“問學潤智,內化于心”為核心,以“設問、研問、解問、疑問、習問、質問”為主要環節的六問“沁”課堂。在高質量作業管理方面,沁園中學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形成了“作業設計菜單式、作業落實一站式、作業評價個性化、作業講評高效化、作業反饋科學化”的“兩式三化”特色作業管理體系。在課后服務方面,沁園中學拉長課后服務鏈條,著力打造以“學業輔導、溫馨陪伴、素質拓展”為主要內容的“2+3+X”暖心課后服務品牌,讓學生每天享受到午間、下午放學后兩次學業輔導,上下學交通護導、中午配餐、午休看護三項溫馨陪伴,以及自主選擇包括少年宮社團、綜合實踐、陽光體育等為主要內容的多項素質拓展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教育育人生態,讓教育更有溫度。
(通訊員 李戰兵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