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今日報丨全國政協委員單崇新:加強科普工作 引導青少年追“科技星”
2023-03-10 11:39:05 來源:大河報
1
聽新聞

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鄭州大學副校長單崇新一到北京駐地就忙碌了起來,對提案作最后的打磨。

作為新晉委員,單崇新覺得“壓力很大”,進社區、進學校、進鄉村,他把實踐經驗和調研所得轉化成一份份“履職作業”。


(相關資料圖)

今年,他希望為加強科普工作、助力鄉村振興獻出良策,“讓更多農村孩子有機會近距離了解科學,讓更多人感受科學的魅力,在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科普是一件回饋社會的工作

過去幾年中,單崇新把很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科學技術普及(以下簡稱科普)上。

在單崇新看來,科普是一件回饋社會的工作,也是科技工作者需要履行的一份社會責任。

“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激發青少年的科學興趣,樹立起科學理想,為其長大后走上科技創新之路奠定基礎?!眴纬缧赂嬖V記者,在科學飛速發展的時代,科普并不局限于青少年,對成年人甚至全社會都十分重要,無論是作為啟迪大眾科學精神的手段,還是促進科技創新的角度,“都值得做,也很有意義”。

到偏遠地區進行科普支教和科普作品展示

近年來,我國各類科普活動參與人數不斷攀升,科普人才隊伍持續壯大,一批科普場館相繼興建,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兩翼齊飛”的格局初步建立。

作為中國物理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單崇新教授從2017年開始在鄭州大學每年舉辦科普開放日活動,至今已舉辦六屆,吸引數萬名中小學生及家長參加,被評為“河南省全國科普日優秀特色活動”、“鄭州大學文明校園活動”。同時,他還積極組織教師學生到偏遠地區進行科普支教和科普作品展示,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單崇新說,把高校蘊藏的豐富科學資源和偏遠地區的巨大需求對接起來,把文化、教育、科學普及與滿足群眾求知、求變、致富的需求結合起來,這不僅體現了高校的社會責任和價值,還將為鄉村振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建議:在偏遠地區布局科普小屋或工作站

“科普資源的區域分布仍然不均衡,大量的科普專家、科普場館、科普資源集中在大城市或發達地區,而廣大農村地區則資源和人員相對匱乏?!眴纬缧抡f,公眾對科學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而我國科普公共服務水平還不夠。

對此,他建議,在偏遠地區布局科普小屋或工作站,將科學普及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起來,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積極投身科普工作,定期到偏遠地區進行科普展示或宣講,讓群眾在家門口都能接觸到科技或科普資源,讓農村的孩子們足不出戶也能接觸到科學的思想和科學的成果,引導青少年追“科技星”,而不是“娛樂星”。

此外,他還建議,發揮專業媒體優勢,打造科普融媒矩陣。在報紙、電視、微博、融媒體上開辟科普專欄,邀請知名科學家開講,打造精品科普欄目。選擇大眾喜愛或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宣傳和推廣,促進科普活動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標簽: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