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跟我是體育老師有關,空間、游戲、拓展,都是我的教育關鍵詞。
——杭州市現代實驗小學校長張剛
這是一所杭州老城區的學校,占地面積不大。主干道一路進來,得拐幾個彎兒,才看見路邊不大起眼的校門,上面寫著——杭州市現代實驗小學。
推門而入,校內別有洞天。進門大堂的房頂布置了一片“宇宙蒼穹”,兩邊是中國棋藝和傳統書畫展。舊教室被改造成兒童民藝館,廢棄的屋頂變身為“空中農場”,就連樓道、護欄都布置了科學探究的設備。
有限空間被“無限”利用起來,學生不再拘于教室之中,校園成了他們的成長棲息地、第一學習場。
蛻變,是在張剛到任校長之后發生的。
讓學校的原義回歸
2017年張剛初任杭州永天實驗學校校長。彼時,校外培訓正如火如荼?!白鳛榻逃闹麝嚨兀硐胫械膶W校不該是這個樣子?!睆垊傂念^不是滋味。
可永天實在太小了:7畝多地,陳舊的校舍和課程,少了心氣的教師……張剛上來就給教師們打氣:“給我一年時間,讓學校改頭換面,給孩子們一個驚喜?!?/P>
那個暑假,張剛忙成了“包工頭”。等到開學,孩子和家長都驚呆了:灰白色調的徽派建筑呈現書院風韻,“武林少兒書畫院”連廊、“曲水流觴園”中庭傳雅藝于無痕。教師們都明白了:新校長要重振學校的書法傳統,給校園更多文化意蘊。
果不其然,在張剛的籌劃和推進中,學校的書法特色在杭州打響了品牌。與此同時,新開發的啦啦操、陶藝等30多門拓展性課程,引來諸多教育同行參觀考察。等到2019年張剛離開永天,這所杭州城里的“小規模學?!币蚜钊斯文肯嗫?。
擔任杭州市現代實驗小學校長后,擺在張剛面前的是如何突破老城區名校發展瓶頸,給運河邊的孩子一個幸福童年。這一回,張剛對挑戰成竹在胸,因為“第一學習場”的辦學邏輯正在成形——
作為學生學習生活時間最久的場所,學校必然是育人主陣地。校長要在有限的校園空間內為學生創造無限的學習可能性,融“五育并舉”于場景式體驗中,讓每一個孩子在學校里找到最好的自己。
“或許跟我是體育老師有關,空間、游戲、拓展,這些都是我的教育關鍵詞。”張剛說。
為落實勞動教育,張剛將廢棄的屋頂設計成“空中農場”,教學樓的連廊也被利用起來。育苗箱、氣霧培箱等智慧勞動設備前,擠滿了課后前來觀察的學生。
為拓展棋藝課程,校園中庭鋪設了浙江學校中最大的國際象棋棋盤,國際象棋特級大師常來設計殘局讓學生破解。為解決運動場地不足的難題,繪制了“迎杭州亞運”校園定向運動圖,優化跑操線路198條。
張剛坦言,如果校園面積再大個幾倍,會創設出更多的學習場,現在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校園改造就像家里裝修,是件苦差事。少一件,少的是校長的事務。多一件,多的是學生的學習機會?!?/P>
使兒童的成長豐盈
第一學習場,場地是形,課程是魂。
令不少同行贊嘆的是,張剛這位體育教師在課程上除了打好“強身”牌,更在“育心”上下足了功夫。
到杭州市現代實驗小學不久,張剛就打通幾間空置教室,皮影、民樂、書法、陶藝等相繼進駐,誕生了國內首個校內兒童民藝館。教材中的非遺內容在館中找到了原型,皮影戲更令學生百玩不厭。
“育心”的內涵同樣在其他課程中潤物無聲。“空中農場”秋收的時候,學生會思考“該不該阻止小鳥偷吃天臺上的農作物”,認識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社區里的銀杏葉黃了,孩子邊探究植物的生長規律,邊在樹底下誦讀傳統古詩文經典。
立德樹人是課程建設的必修課,給兒童豐富體驗需要有更多自選動作。自選動作誰來選?孩子說了算!學校編制課程前,會充分傾聽學生和家長的訴求。在實施過程中,并不一味地做加法,如果課程與學生的發展不相適應,該減就得減下來。
兩年下來,學校開發了30多門拓展性課程,涵蓋德智體美勞五大方向。張剛反復叮囑教師們:學??臻g、資源有限,做課程必須有精品意識。在拓展性課程中脫穎而出的特長生,會有研究性課程深造的機會。
張剛做過一項統計,“第一學習場”概念提出后,兩年來參加課外培訓的人數下降了近四成。特別是新學期“雙減”后,杭州市現代實驗小學課后服務覆蓋率達到100%,66門拓展課程被學生秒搶?!跋雽W想玩的東西在校內都能找到,學校自然成了最吸引孩子的地方。”張剛說。
校長應該是“第一服務生”
在張剛看來,“第一學習場”中教師是絕對主力,對其專業水準、綜合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此時,校長應該是“第一服務生”,得善于發現、勤于助力。
美術教師劉智秀十幾年前在浙江海寧接觸到古皮影戲,憑著一腔熱情開始兒童皮影研究。但要真正開課時,缺少場地和教材,始終停留在愛好階段。2019年,張剛到任校長后,發現劉智秀的這一特長,就鼓勵她上個臺階:把特長變為專長。
于是,兒童民藝館里專門開出一塊皮影戲區域,該添置的設備材料一個也不少。張剛找到“遼南皮影傳承人”王紹森,請他做劉智秀的師傅。劉智秀的專業成長開始駛入快車道,她承擔了全國非遺傳承重點課題,帶動整個美術組教師展開研究。團隊開發的“兒童皮影”獲評杭州市精品課程,作品《夢中的我》獲得浙江省藝術節一等獎。
為了讓更多像劉智秀的教師脫穎而出,張剛規劃了3個教師梯隊:推進青年教師成長計劃、骨干教師優才計劃和專家教師卓越計劃。5個學習共同體:運動吧、閱讀吧、新銳吧、智慧吧、青藍吧。專業棲息在“第一學習場”,教師從簡單的教學者變為了課程的設計者、實踐者。
張剛告訴記者,之所以用“棲息”這個詞,是因為學校既是教師的工作場地,也是他們的情感歸巢?!靶iL不能只給教師提要求,還得會傾聽、談心?!痹趶垊偟某h下,學校推出了“咖啡慧談”,校長、中層干部、教師一塊兒坐下來暢聊工作和生活,請專家來排憂解難。品嘗著香濃的咖啡,教師心頭情不自禁——“這個校長有點兒暖”。
《中國教育報》2022年01月26日第3版
標簽: 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