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廣大教師待遇的提高,這些代表委員值得一句“謝謝”!
2022-03-01 18:48:39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1
聽新聞

今年是全國人大代表崔建梅本屆任期的最后一年,有件心事她一直放不下:呼吁了多年提升教齡津貼標準,雖然一直有進展,但還未落實,今年要不要提第四次?

今年2月8日,春節剛過,《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發布,崔建梅便在手機上仔細瀏覽。當看到“加強工資待遇保障,提高教齡津貼標準”時,她興奮得立刻轉發朋友圈并評論:“終于看到這一條,希望能夠實現。”

“本來都準備今年繼續再提一次,所以看到工作重點明確提出要求時,真的很興奮!”崔建梅告訴記者。

如果了解崔建梅為此付出的努力,就不難理解她的興奮。

崔建梅是安徽省蚌埠第一實驗學校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校長。既是人大代表,又是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她,了解到教師們對提高教齡津貼呼聲很高。

教師教齡津貼是上世紀80年代起,國家為鼓勵中小學教師長期從教而發放的一種崗位津貼。1985年頒布的《關于教師教齡津貼的若干規定》明確,從1986年7月1日起,開始實行教齡津貼制度。教齡滿5年至20年以上的老師,每月可獲得3元至10元不等的津貼。

崔建梅告訴記者,這個標準在上世紀80年代占教師工資總額的1/10左右,力度不算小。但30多年后的今天,各種津貼都已增長,“10元封頂”的教齡津貼卻一直未作調整。

“教師各方面的待遇這些年一直在提高,以我個人為例,從1981年從教到現在,我的工資收入漲了100多倍。”崔建梅向記者盤點:國家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次調整教師基本工資標準,同時還為義務教育教師單獨制定了工資標準,做了進一步的政策傾斜,“但唯獨教齡津貼這一項還沒跟上”。

“設定教齡津貼是黨和國家尊師重教的重要舉措。”崔建梅認為,3-10元的教齡津貼,既不能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也難以彰顯尊師重教的意義,更無法表現教師的職業吸引力。“為了更好地調動老師的積極性,特別是鼓勵終身從教,應該把教齡的因素充分考慮進去,優化工資結構。”

就此,崔建梅從2018年開始,連續3年提交提案,呼吁提高教齡津貼。她認為,教齡津貼應隨著其他津貼、補貼的增長而增長,教齡滿一年為10元,以后逐年計算,上不封頂。

對基層代表的建議,相關部門高度重視。2018年,崔建梅收到教育部書面回復;2019年,又收到人社部書面回復,回復中表示:“考慮到教齡津貼和薪級工資在功能上重疊,對是否保留教齡津貼等問題,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統籌研究。”

但崔建梅仍沒有放棄,她多次與基層教師溝通、調研,教師們普遍認為薪級工資是所有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共同擁有的工資部分,它體現的是工齡因素;而教齡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時間,和工齡不能等同。“教齡津貼和薪級工資在功能上重疊”,但意義卻完全不同。

于是,崔建梅又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第三次提交提案。這一次,她收到了人社部與財政部的聯合回復,“人社部還從北京派專人到蚌埠,當面聽取我的意見建議。”她向人社部來訪的專員建議,即使國家財力目前達不到,也應該有計劃、分步走,至少在教師工資上應該優化結構,鼓勵教師終身從教。

政策的調整很難,但改變在一點一滴當中發生,這些年來,中國教育報也多次跟蹤采訪崔建梅的相關議案、建議,一起為提高教師待遇鼓與呼。

當然,呼吁提高津貼標準的不止崔建梅一人。近年來,多位全國和地方的代表、委員在為此努力。

2016年,全國政協委員馬秀珍建議教齡津貼應提高到200-300元;2020年,全國人大代表劉發英建議,探索提高中小學教師教齡津貼標準,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保障。還有全國人大代表翁麗芬,全國政協委員蔣齊等許多代表委員為此呼吁。此外,2020年初深圳兩會期間,深圳市13名人大代表聯合發聲,要求結合深圳現在的物價、工資水平對教師教齡津貼標準進行調整。

崔建梅說,自己和學校老師都很高興,“也期待早日實現!”(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唐琪)

標簽: 為了廣大教師待遇的提高,這些代表委員值得一句謝謝

責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