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學:突出特色,優化美育生態
2022-03-01 08:05:16 來源:中國教育報
1
聽新聞

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學通過一系列的美育實踐,使學校呈現出“營造多元、形式活潑、教育規范、校風清正”的美育氛圍和環境。

校本課程,特色引領“美”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創編了書法教材,每周設一節書法課,每學期還有書法線上課程,師生們每天練習15分鐘的書法;開設了“贛南采茶戲”課程、“妙韻”戲劇課程,還有《愛上五線譜》音樂教材、《贛南非遺客家手工》教材、《大課間啦啦操》教材、《經典誦讀》教材等。經過幾年發展,學校成為江西省素質教育特色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室——音樂課程實驗校”和乒乓球體育項目實踐基地。學校的“蒲公英”童聲合唱社團入選江西省“五個一百美育工程”高水平學生藝術社團,目前正在開展國家級課題“地方戲曲課程美育實施與研究”。

一校多品,多元評價“美”

學校一直將美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通過完善“基本技能+藝術審美+專項特長”的測評內容,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讓每一名學生會一樣器樂,是學校的教育目標,也是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美育教育的機會,并以此整體推進美育開展。經過多年探索實踐,逐漸形成一套適合學生的藝術素養評價體系。

每一年,學校都會舉辦一次藝術節并開展藝術素質測評,根據測評結果進行分類指導,鼓勵特色發展,經過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發展格局。

學科融合,創新助力“美”

在落實美育課程的研究中,學校以學生為中心,以素養為本開拓教研思路,在美育課程中將藝術實踐與作品呈現形式巧妙結合,融合美術、科學、體育、數學、語文等多學科內容,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協調等能力。如舉辦課本劇大賽,組織學生把《小英雄王二小》《豐碑》等耳熟能詳的篇章改編成課本劇,搬上舞臺進行演出。學生和教師擔任導演、編劇、演員,承擔音樂制作、道具制作等,讓閱讀變得更有趣生動的同時,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鑒賞和審美創造等能力得到展示和提升。

贛南文化,地域傳承“美”

學校地處贛南,以構建地域文化美育課堂傳承為教學特色,把贛南文化傳統元素融入課堂。學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機制,邀請了10位客家非遺課程專家走進校園,為學生展現多彩的非遺課程,通過介紹、觀摩、體驗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接受鄉土鄉情的美育教育及體驗手工技藝的勞動教育,從而達到鄉土文化育人的目的,提升學生美育品質。學校還與章貢區文化館合作,將非遺傳承人聘為專職教師,引非遺課程進校園,同時開發了非遺服飾教材,從傳統服飾手工入手,設立手工課程,將本地多種非遺內容納入教材,提升美育的綜合性。

(作者單位系江西省贛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學)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01日第9版

標簽: 江西省贛州市大公路第一小學突出特色,優化美育生態

責編:

精彩推送